财经纵横

施建淮:外汇失衡主要原因是储蓄过剩内需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2日 18:05 新浪财经

  2007年2月2日下午,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题为“发展与和谐——挑战、机遇与对策”的圆桌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邀请二十几位专家学者就当前热点话题进行讨论。以下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施建淮的精彩观点。

  施建淮:时间不早了,我就简单谈一点吧,关于刚才平老师谈到的金融改革,现在我觉得国内面临的挑战,从长远来说是战略调整的问题,就是发展战略如何调整,包括改变现在靠这种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短期来说,我觉得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目前宏观经济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挑战,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的背景,实际上我们做的主要是外汇贷款,跟经济的失衡有关系。

  另外我们说,外汇为什么失衡?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储蓄过剩,内需不足,怎么样使得我们储蓄能够降下来,我觉得和我们金融体系目前的效率有关系,就是这么高的储蓄,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现在我们的消费,如何向教育等消费的信贷,这个制度没有的话,大家只有自己靠自己的储蓄,如果像一些民营的企业,不容易得到我们金融支持的话,也得靠自己,所以金融改革也是国内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我们知道平老师刚才提到的很重要,去年底我们对外资已经开放了,但是对内资仍然还有管制,也就是说我们的金融的自由化是滞后于对外的自由化,这个应该说需要加以改革,无论是准入的角度还是利率自由化等等,当然大家都会谈到风险,因为金融这个行业非常特殊,银行这个体系本来天生的就是不稳定的,如果对准入方面,包括架构方面,如果自由化当然风险会增加,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风险增加就不进行这方面的改革,而是要加强我们的监管。

  第二个问题,目前为止金融改革,到去年为止主要是围绕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把大银行改造以后上市,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的金融体系一个很的问题,风险过多向银行集中,这样的金融结构对

中国经济早期的发展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下一步的发展,我觉得金融的广度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改革,举措。包括比如说债券市场,国债市场谈了好几年,为什么没有发展?是风险的问题,一个是供给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知道发债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控制风险,包括一些平级机构会计制度的国际接轨这都不是一天能做到的。

  但是这个是逐步的过程,比如说刚才上半场的一个观点,就是关于人民币发行的债券问题,这个至少有三方面的好处,一个方面可以有助于我们债券市场的发展,但是债券市场没有很好的供给,特别是一些国际的大的机构,他的资信从国外的评估机构点评的,从信用评估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内平级机构没有发展起来不构成障碍,这样的话,我觉得可以为国内的债券国债市场提供一个很好的高质量的产品。这是第一。

  第二,对我们国内投资者是一个很好的一个投资的渠道,我们都在说中国储蓄的高,是说存款高,存款高的原因当然,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当然储蓄率高和储蓄存款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有这样一个好的供给的话,为国内的投资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投资渠道,不至于把所有的储蓄压在银行或者股市说,我前面谈到流动性过剩的问题,现在

房地产或者股市,房地产一调控基本上往股市上,股市现在的风险和日本当年很相似,应该说股市的泡沫已经很明显了,这样的话。

  第三个好处,我觉得我们

外汇储备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向所谓的合格境外投资,我们不需要钱,当然引进境外合格投资者,对我们资产市场提供好的投资者,但是同时带来了资本进一步顺差,我们实际上是过剩,如果说要求向这些境外合格投资者,必须要用人民币投资,人民币从哪儿来到国内发行有关,国内债券市场关系给提供好多的投资机会都是这样。

  第四个好处,就是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实际说我觉得以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很多误解,比如这样一搞有很多风险,时间关系我不谈这个问题了,但是我们说现在的周边地区,人民币使用很普遍,我们要推动人民币在贸易阶段的使用领域,对那些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和我们有顺差,得到的外汇储备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回流问题,牵扯到其他的问题,让它运用人民币结算,得到人民币以后要作为资产来运用,同时当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逆差,他要筹集,所以我们说如果有一个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所以我认为,金融的改革,包括债券金融深度方面不仅仅是银行本身的问题,还有一个债券市场的发展,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