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贸易摩擦要战略调整不能依靠汇率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8:46 新浪财经
12月29日16:00—18:00,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起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第6场在北大CCER万众楼举行。本场论坛讨论的主题是“新贸易形势下的全球战略展望”。
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卢锋教授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新浪财经做为联合举办方已连续三届网络独家报道了经济展望论坛,今年为第四届报道。下面是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的发言。
李稻葵:这个是核心问题了,完全同意刚刚卢锋教授的分析,就是说咱们中国到目前为止在走一条新兴的工业化效果的发展道路,在搞加工贸易。但是我的问题是什么呢?中国跟新加坡相比、跟韩国相比、跟台湾地区相比,中国经济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玩这个游戏,搞加工,希望我们的产业升值,如果按这个路子走的话怕走不通。为什么?现在我们还没有怎么样子利用我们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就已经成为全世界的贸易第三大国,马上成为第二大国,再过十年成为第一大国,已经引起了这么多的贸易摩擦。如果靠着自然市场的调节过程,靠着我们的产业升级,把加工转给印度、转给越南、柬埔寨,这个恐怕道路太长了,在这个过程中会引起很多很多的贸易摩擦、引起很多很多的关注,以至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多很多的干扰,造成很多很多的福利损失。所以我觉得我们既然是大国家,我们一方面要在国际贸易继续按照这个路子走,但是一方面还要把注意力放在开发自己的国内市场,我们的中部、东部、西北就是三个世界嘛,这之间就可以进行很多贸易开发、进行一些经济发展。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恐怕要有意识的在贸易问题上采取一些比韩国、比新加坡、比日本他们更积极的调整政策。比如对于主要贸易伙伴,尤其像美国这样的,地位非常特殊的贸易伙伴,恐怕要采取特别的措施,要减少跟他们的贸易顺差。比如说我们定期的还是到美国进行采购,但是采购不能是临时性的,要制度化,尤其要采购那些在美国国内政治里面对他的政治很有影响的那些州的产品,包括农产品,有意识的把他的产品买回来以后不见得用于我们自己的使用、不见得跟我们的农业进行竞争,我们可以加工成能源产品,生物柴油、乙醇。只有这样子更加积极的、更加有针对性的、更加主动的管理中美之间的贸易,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很多很多的贸易摩擦,我认为光是动汇率,光是指望汇率浮动、指望汇率升值,在短期内、中期内来调节中美的贸易摩擦,我觉得恐怕是不合实际的。我看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我没有方面仔仔细细的做计量经济学调整的研究,他发现汇率的确对中美贸易的顺差有影响,凡是做仔细研究的都没有这个结论,有这个结论的一般都是他在某些技术方面没有处理好。大家看日本的经济曾经有20%的升值,但是两年以后仍然是贸易顺差,所以对贸易问题要进行战略型的调整,不要指望汇率调整。汇率要我说就应该在未来10年、15年、20年之内保持一个缓慢升值的态势,正是这样一个缓慢升值的态势对整个经济最有利,在缓慢增值的态势下我们的人民币才能最容易走向国际,才能在相当程度上避免国际收支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