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曹远征:金融开放的竞争图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6:09 《新青年·权衡》杂志

  金融开放把国际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运作经验切切实实摆在了中资银行家门口。它会带来模仿效果,带来细节上的竞争和改善

  □ 李英强本刊记者

  -2004年开始的这一轮银行改革,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已于2006年12月11日起开始施行。开放将给中国金融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是否存在金融危机的风险?金融改革是否会得到促进?⋯⋯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新青年·权衡》(以下简称《权衡》)记者采访了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

  中外银行各有所长

  《权衡》 :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人民币业务以后,会不会有大量的居民将存款转移到外资银行去?徐滇庆教授认为只要有10%的新增存款分流到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就可能会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认为可能会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曹远征 :不会。徐滇庆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实际情况是:第一,外资银行没有这个企图,因为吸收居民存款的成本非常高;第二,中方有政策限制,杜绝了用利息竞争存款的可能,即使外资想要参与竞争,也不会有实际优势。

  《权衡》 :外资银行在利率方面确实难有作为,但是国有银行曾经积累了数以万亿计的坏帐,服务质量也一直为人诟病,而实力雄厚、管理优良的外资银行,会不会因为信誉和服务方面的原因对中国的居民和企业更有吸引力?

  曹远征 :相反。中国的老百姓会更相信中国的银行。为什么呢?首先,外资银行收费太高,对一般老百姓服务太贵。再者,企业信誉有一个本地化的问题。老百姓要把钱存到你这个银行,他需要熟悉、了解、相信你。在这方面,外资银行处于劣势。外资银行要在吸储方面更有竞争力,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本土化过程。

  《权衡》 :综合起来看,未来的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前景将会是什么样的?

  曹远征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在网点存款业务上基本不存在竞争,中资银行凭着现成的数万家营业网点占据绝对优势。要办一个网点成本是很高的,外资银行不可能在这方面与之竞争。外资银行将来会经营人民币业务,但是其人民币来源肯定要从中国银行业上去揽,要从市场拆借;他们也会有一些有大客户存款,但是在零碎的吸储业务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竞争力。

  第二,贷款批发业务是上有强烈竞争的。对大客户的竞争很激烈,目前看来中资银行胜算的可能性还比较大。毕竟是本土运营商,还有一些传统的关系,言胜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将来这个市场肯定会有所分割,是竞争的主战场,中资银行也应该能保住相当的份额。

  第三,在创新业务上,形势对中资银行很不利:首先,外国银行都是混业经营,可以交叉销售降低成本,竞争力比较强 ;它可以给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而不像我们每一项都得分开去做——目前混业经营在中国是不允许的。其次,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的技术水平也不如人。再次,我们的汇率和利率没有放开,风险定价能力很弱,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能不能准确定价,是现代银行最核心的能力。这三个问题都比较严峻,所以中资银行在创新业务和综合服务方面不容乐观。

  限制外资主要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权衡》 :在《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中,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外资银行分行不允许经营单笔100万元以下的存款;外资银行经营普通人民币业务须在国内注册法人等。从监管机构的角度看,这些规定的作用是什么?

  曹远征 :这是风险防范的要求。子行相当于子公司,而分行则相当于分公司。分公司只是一个分支机构,本身什么都没有,不能独立经营。子公司才是有抗风险能力的。而且如果一旦有了风险,还可以把它切断。

  至于单笔存款数100万以上,其实限制不限制都没有用。因为外资银行不可能做100万以下的,居民存款基本都不做,他只能做大户存款,对于大户存款来说100万是最低限制。其实中资银行都不太想做居民存款,小额存款成本很高。对于外资银行来说这一条不是什么限制,在商业选择上,我要是银行行长,肯定也会去做大客户。

  《权衡》 :外国银行分行不可以从事银行卡业务,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曹远征 :还是为了防范风险。分行没有资本充注,不能承担风险。外资银行总行如果在中国发信用卡,风险在国外,由于不是中国的机构,中国法律监管不到那里。子行至少8%的钱是放在中国,如果发卡失败,可以破产,可以注销。而分行是没有储备金的,如果扩张得很大,很容易出现风险。

  《权衡》 :如果从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像花旗银行规模这么大、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银行,如果在境内以分行的形式从事人民币业务的话,也会有风险吗?

  曹远征 :不知道,但是至少是有可能的。花旗这种大行可能不会出现这种事,但是法律设计必须比较严密,很多能想象到的风险要加以防范、杜绝。银行所有的业务都是负债业务,所有存款都是负债,靠发放贷款最后来清偿这种负债,如果贷款与存款之间出现亏损,就要使用资本金来弥补。如果一分钱资本金都没有,稍微一个金融风险,都会变成社会的风险。所以必须得8%的资本金预存在那儿,你的规模才可以做大。

  股改上市是革命性变化

  《权衡》 :在过去两年间,几大国有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您认为这些举措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

  曹远征 :2004年开始的这一轮银行改革,实际上一石三鸟地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重新梳理政府与银行的关系,政府作为股东出现,不再对国有银行承担无限责任;第二,国有银行完全变成企业,按照上市公司、股份制企业来运作;第三,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管创造了条件。

  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认为是革命性的转变。我们不否认这个转变的过程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但是国有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的基本方向已经确定,而且是有制度保障的。特别是在海外上市的银行,股东约束已经出来了,经营上再也不能随心所欲。这使得它具备了跟国外商业银行竞争的一个最起码的条件。竞争的胜负现在还不敢过于乐观,但是至少具备了上场的资格,而过去根本没法跟人竞争。

  《权衡》 :在国有股份仍然占据绝对比重、企业领导仍然由政府或准政府机构任命的情况下,国有银行过去的弊端能否祛除?这是否类似于国有大型通信企业,虽然也是海外上市企业,政府依然可以把几个企业的领导人换来换去,依然存在行政对于企业的强力控制。银行的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吗?

  曹远征 :有不同。在中资银行的门口,就有一堆洋行。金融市场的竞争,是在国际规范下开展的竞争。这就跟通信行业不一样,尽管它出让了一部分股权,但是市场不开放,企业并不面临和国外企业的直接竞争。

  打个比方来说,一家饭馆的老板不关心经营状况,但是店小二会关心。他会说旁边开了一个饭馆,服务比咱们强,老板咱们赶快再推出个新菜吧,再搞点优惠措施吧,不然客人全跑到旁边的饭馆了。如果老板迟迟不改进,店小二说算了,明天我到那家店去干了。这个时候老板会明白,人走了他的店就开不下去了,必须进行改进和创新。我觉得这个竞争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面对面的非常激烈的竞争,它会推动制度变迁,使之向更合理化的方向走。

  《权衡》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金融开放必然促进金融改革,会推动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入?

  曹远征 :那肯定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流程在改造,更多地面向客户需要,服务质量开始改善,竞争意识开始提高,产品创新的动力开始出现。至于产品做的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那有很多外部的原因。

  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和未来趋势

  《权衡》 :也就是说现在依然有很多外部因素在制约金融服务的持续改善。从完善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化水平的角度来看,现在我们比较迫切的事情是什么?

  曹远征 :我觉得两件事必须做:第一,利率市场化;第二,积极稳妥有步骤地推进综合经营。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利率市场化,就不可能有风险显示,就不可能有风险定价;如果没有风险定价能力就无法进行产品创新,就谈不上综合经营。而如果没有综合经营,没有丰富的合成产品,对一个客户只能提供零散的服务,肯定留不住客户。

  《权衡》 :现在这两方面的发展条件如何?监管当局和金融企业是否都有这方面的意识?

  曹远征 :我认为意识都是具备的,有的是条件不完全具备,有的是能力不完全具备。比如说利率市场化,大家都是有共识的:搞市场经济,资源配制以市场为基础;资本的价格就是利率。利率不市场化怎么会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呢?

  但是利率市场化面临很多限制条件。举例而言,目前金融监管的措施之一是为了防止热钱流入,所以要使中国的利率保持比美国低两个百分点。这样人民币升值如果不超过两个百分点,外资不能通过倒腾人民币赚钱。利率政策的效果是很明显的,现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主要是贸易顺差的贡献。这个比例在2006年1—10月份,大概是65%,这说明热钱进来的很少。所以,目前利率是被汇率焊接在一起的,是调整汇率的工具。在汇率不自由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是不能单独实现的。

  混业经营是一个风险问题。1993年以前,我国银行金融机构也是混业经营的。1993年经济过热,金融秩序混乱,一下把大量的钱滚到房地产上去。所以此后开始禁止混业经营。如果风险管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断开。为什么现在又有混业的倾向呢?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风险可以观测和集中处理了,银行内控机制也健全了,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放松管制的条件也就具备了。对中国来说,混业经营的条件已经具备了,是否放开取决于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监管能力如果不行,最好还是分业。

  《权衡》:2006年即将过去,您认为2007年的金融市场会出现哪些大的变化和趋势?

  曹远征 :第一,金融开放的意义非常深远。这个深远意义不是大家一般所说的,而是对制度建设的深远影响。它把国际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运作经验,切切实实摆在中资银行家门口了。它会带来模仿效果,带来细节上的竞争和改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综合经营发展的势头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会呼吁这件事,在部分领域中间会有某种放开。

  第三,随着中国

资本市场的转好,很多金融品种为混业提供了试验田,一些交叉销售和综合性的产品也会在这个市场经营,资产
证券
化等等这些都会出现。因此也给监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国内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外资银行这种“鲶鱼效应”,会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

  总的来说,所有这些将开启一个人们对金融理解的新时代:金融业是经营货币的服务企业,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搞钱的地方”。金融业是风险的配置和管理机构,而不是传统的融资机构。它的职能就是给缺钱的人提供钱,但提供的品种会多种多样。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