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施建淮:东亚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两个缺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5:48 新浪财经
12月29日13:00—15:00,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起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第5场在北大CCER万众楼举行。本场论坛讨论的主题是“中国发展与东亚经济一体化”。 日本大学商学院李克教授,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张燕生所长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施建淮教授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新浪财经做为联合举办方已连续三届网络独家报道了经济展望论坛,今年为第四届报道。下面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施建淮教授发言。 主持人何帆:施教授是研究国际金融的一个专家,我们现在看到实际上各个情况表明可能东亚地区是处在国际金融风险正好台风点这样的地方,我们考虑到全球收支失衡,对应在美国的双赤字,正好是我们有这么多的贸易顺差、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而且不知道这么多外汇储备干什么,都面临着升值的压力。还有泰国出现的金融动荡,这个时间非常巧合,明年正好是东亚金融危机的十周年,有没有可能发生第二字东亚金融危机,我们怎么从非常脆弱的环节里走出来,想听听施教授的意见。 施建淮:刚刚何帆先生一开始对国际形势的总结我觉得和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有很密切的关系,包括谈到美元贬值的风险或者趋势、美国经济走势的放缓、多哈谈判的搁浅等等问题,我觉得跟东亚的关系都是非常密切的。因为我们知道东亚的经济奇迹是建立在出口导向型、外向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东亚经济的发展和外部世界非常的紧密,当然也就容易受到外部各种事件的冲击了,这种情况下就提出要求区域能够更加紧密的加强经济上的联系,从而可以缓和外部经济对他的影响,就要求体制区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刚刚主持人谈到多哈回合搁浅之后,也反映出全球化实际上进程出现了一定的障碍,我们知道要在全球的范围之内来讨论一下关税方面的牵扯到的利益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可能比较难采取一个有效的协议。区域就不太一样了,区域不仅从地理位置上临近,文化与人方面,或者能源方面,各个方面联系比较紧密,在这种情况之下区域化的发展可能会比全球化的发展更加顺利一些。 实际上现在我们发现区域化的进程是以非常快速的不可阻挡的方式在发展,刚刚李克教授也提到了,实际上东亚经济一体的进程速度可能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会更快一些。比如说东盟+3区域的贸易,这个比例实际上已经达到84%,这个数据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大概40%几要高了很多。 大家刚才何帆先生提到的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的事情,包括现在泰国出现一些金融动荡,反映了东亚地区在经济一体化过程当中的两个缺陷,一个是不成熟的汇率机制,第二金融体系相对比较脆弱。所以这样都提出不仅仅是在贸易领域里边要关税的推动和进展,当然更加的困难是在金融和货币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为什么这样说呢?虽然我们前面谈到东亚区域内的贸易,就是贸易的发展来说,包括直接投资,相互依存度已经非常之好,一体化的程度非常高。但是东亚地区使用第三方货币作为贸易结算的货币,包括资产交易的计价货币,包括储备货币。所以东亚地区虽然经济实体一体化程度非常高,但是货币角度依靠第三方货币,这样带来很多问题,包括一个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因为东亚国家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所以要求汇率比较稳定,既然我们结算都是用美元,当然要求保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这样就需要大量美元的储备。但实际上我们的贸易之间是亚洲国家之间在发生着贸易,但是使用美元来计价。 另外我们知道,在借贷方面也是使用美元,这样就会造成所谓资产负债表上币种不匹配的问题。比如说我们无论是借款,所谓原罪这种理论,就是发展中国家不能用自己的货币去借钱,用美元去借钱,但是使用是用本币在使用,这样就会导致金融出现问题。 像东亚有一些债券国,除了日本之外中国有很多学者估计,2005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净的国际债权人了,债权人也不能用自己的货币持有债券,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很好的,比如在19世纪英国和20世纪二战之后前25年的美国,那个时候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都是用自己的货币持有债权。所以我们作为债权国持有大量的外部资产是用美元计价的,美元现在要看大量贬值的话我们的资产就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当然一个风险就是说,亚洲地区能不能摆脱对外部货币的依赖,也就是说区域内的使用区域内的货币或者一种形式的货币作为我们交易的计价单位以及作为储备资产来使用,这样可能会减少外部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这种周期性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所以这个我想正好也引出我们今天很重要的话题,就是谈贸易、金融一体化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