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专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3:37 第一财经日报

  陈达

  当一份有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斯特恩报告》正形成一股冲击波时,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来到了中国,同中国的官员和经济学家就《斯特恩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经过一年调研,斯特恩主持完成了《斯特恩报告》(下称“报告”)。10月30日,英国政府公布了这份报告,英国首相布莱尔和财政大臣布朗当天都出席了报告的发布仪式。这份长达700页的《斯特恩报告》指出,不断加剧的温室效应将会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其严重程度不亚于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

  12月1日,斯特恩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斯特恩告诉记者,《报告》首先就是要让那些对环境保护在经济中的重要性表示怀疑的人改变他们的态度。

  拿着这份报告,斯特恩似乎开始了其漫长的游说历程。前几日,斯特恩和日本方面进行了报告内容的分享,之前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相关人员进行了磋商,再之前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大会上进行了发言,还将会去印度。“明年的早些时候我会将报告提交给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

  “明年在印尼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我想这个报告也会是个强有力的‘武器’。”斯特恩说。

  关于经济损耗

  和成本的数字

  《报告》一公布,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其中关于经济损耗和成本的数字。斯特恩告诉记者:“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的话,气候变化的总代价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而如果考虑到更广泛的风险和影响的话,估计损失将上升到GDP的20%或者更多。”

  他进而又谈到,相比之下,采取行动的代价,也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避免遭受气候变化最恶劣的影响的成本,可以被控制在每年全球GDP的1%左右。

  事实上,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该份报告中带有太多的假设,对于估价本身提出质疑。外界普遍认为,从目前的经济状况要过渡到斯特恩所提出的“低碳经济”需要付出高额的成本,转变目前的能源利用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且减少温室气体还会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然而,斯特恩向记者坚持自己的观点,“我并不认同这种情况,我认为从经济角度看,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尽早采取有力行动的收益要大于成本。”

  《斯特恩报告》认为,如果各国政府在未来10年内不采取有效行动遏制温室效应,那么全球将为此付出高达3.68万亿英镑的经济代价,这将超过一战、二战和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所付出的代价。到本世纪晚些时候和下个世纪,经济和社会活动会因我们今后几十年的行为面临遭受重大破坏的危险。

  相反,斯特恩告诉记者,与气候变化影响带来的经济损失相比较,减排成本更加经济。将空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550PPM二氧化碳当量以下所需的成本是GDP的1%。

  “但是,我们采取的行动应该是持续的。现在的应对措施只能对未来40年~50年的气候产生有限的影响,但若将行动持续10年~20年,则将对本世纪后50年乃至下个世纪的气候产生深远影响。”他说。

  必须全球共同采取行动

  斯特恩在接受采访时,特意给记者罗列了气候变化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首先极端天气时间的变化,会使得华南地区洪涝灾害上升50%,冰川加速消失,极端天气事件和趋势对农业收成、水资源和土壤退化都有不利的影响,因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储蓄和投资。其次区域发展和旅游业方面,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自然旅游景点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脆弱。另外,中等水平的海平面上升将威胁到中国的海岸地区,包括城市和人口稠密的三角洲。

  他告诉记者,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经过严密测算得来的。但是他强调,在全球协调行动的时候,中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撰写报告的一年多里,他和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经常交流,得到了他们很多的观点。而在此次的访华过程中,他和中国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煤炭部和铁道部的人士及50个国家主流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了很多融资和技术的问题。

  “中国没有在等待和观望。”他说,这是他一年多撰写过程中从中国感受到的。在许多次会谈过程中,他感觉到,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于细节有很细致的研究。

  “他们会去考虑相关的技术是否可以用到实际的领域中,并会考虑到资金支持问题,我并没有感觉中国政府想要推后行动的意向,我能感受到中国政府已经把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急迫了。”他说。

  他告诉记者,这次来到中国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对他最后这份报告的结论表示认可。在他看来,发展中国家,先考虑增长,再考虑调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比如说,提高能效可以节约我们的能源,减少森林砍伐,向低碳经济发展,所有这些行动是促增长的,而并非使经济增长放慢。”他表示。

  然而,斯特恩特意向记者强调,在他撰写报告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感受到必须全球共同来采取行动,没有必要让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单独完成。在他看来,即使发达国家承担起在2050年前把绝对排放减少60%~80%的责任,发展中国家也应该采取具有实际意义的行动。

  Related相关

  与政府“密切合作”的经济学家

  事实上,英国媒体曾经这样讽刺地评论说,作为英国经济服务部门的负责人,也是英国财政部最高的官员(财政部常任秘书长)之一,斯特恩的正式任务是对气候变化作出经济上的阐述,但是英国财政部部长戈登·布朗选择了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斯特恩来完成这个报告,确是想要获得他所想要的答案,而英国政客们认为,《斯特恩报告》的结论是为了让这位财政部长更容易推行他不受欢迎的“绿色”税,而这正是布朗惯用的战术伎俩,而《斯特恩报告》给予了他无懈可击的力量。

  的确,先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后是英国财政部的高级官员,在他离开大学的教学工作之后,他从一个学院的教授成为了政府部门的成员。“在政府部门从事经济学研究和相关内容的推广,让我获益匪浅。”斯特恩说。

  他承认英国政府在他撰写报告过程中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但是他认为正是由于气候变化问题是需要各国政府支持和认可的,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和政府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在谈到其他国家时,他说道:“今年2月,我在美国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和媒体进行了会谈,他们也有强烈的兴趣,虽然和政府没有直接的交流,但是明年2月份我会去和他们交流,他们已经意识到认可我的报告,这是美国政府的态度。”

  但是斯特恩表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不会对制定政策进行干预,而他的工作只是建议。

  他认为,政策工具的选择取决于各国的国情、特定行业的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对策和其他政策的相互作用。在实际过程中,有的政府可能注重交易,有些可能注重税收或监管等,而且政策的选择在各个行业之间可能还有所不同。

  “我的核心观点是,全球应该朝向低碳经济发展,而且从成本上来说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如何使用低碳技术,这由各个国家自己决定。”他说。

  在他看来,在各国走向“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应该会包括风能、

太阳能、潮汐能的利用,至于哪个国家选择哪种能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中国已经有大力发展核能的计划,中国也考虑采取其他能源的种类,在“
十一五
”规划中也强调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中国自己来进行具体设计。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