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金融创新进入后WTO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03:04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傅春荣

  唐双宁表示需要商业银行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共同推动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上表示,随着中国将结束5年“过渡期长跑”,外资银行将以其丰富的经验、优良的服务、卓越的管理给中资银行带来七个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中资银行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这七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利润生成和盈利模式、体制、机构、观念、监管体制和监管思路。怎样以改革创新来应对这七大冲击呢?唐双宁强调,各商业银行应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

  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各项新活动,为客户提供创造与更新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唐双宁曾用“起了步、上了路、水准低、不平衡”12个字来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发展状况。但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业金融创新已经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首先是金融业务综合化。2005年,工行、建行、交行已开展了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3家公司的首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为51.14亿元,远高于其他非银行系基金发行规模。今年以来,工、农、中、建、交5家银行相继提出了设立保险公司的意向。随着W TO过渡期的结束,探索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综合经营已成为许多

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

  其次是金融活动国际化。由于国内投资渠道相对狭窄,同时面临流动性过剩且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在这种情况下,中资银行开展了代客境外

理财业务,引导国内资金投向国外安全、稳定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已有8家中资商业银行、5家外资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了代客境外理财业务。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融入国际金融体系,资本的跨境流动必将更加活跃。

  第三,金融交易电子化。金融服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不仅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便利信息交流与资金融通,更将为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金融衍生产品复杂化。为了规避自身风险以及满足客户投资与避险需求,商业银行开展了自营和代客的衍生品交易业务。但是,由于产品结构日益复杂,潜在风险也不断增大,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金融服务个性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始提供针对特定客户“量身定做”的财务规划、投资分析和私人银行等个性化服务,可以预见,金融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

  唐双宁最后强调,金融创新的成长需要商业银行、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共同推动。商业银行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包括建立争议处理的解决机制;投资者也要遵循“买者自负”的原则,承担决策风险;监管机构要履行服务于公共利益的职责,督促商业银行向金融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揭示风险,保护金融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规则,完善法律法规,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法制环境,规范市场行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