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刘晓午:宏观调控进入真空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7日 15:53 中国经营报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刘晓午

  当8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还没有完全公布之时,投资机构们已经提前预期了8月份数据的回落之势。

  “我们已经做了一个预估,8月份的数据除了新增贷款等个别指标有所上涨外,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要回落,但还是没有想到投资增速打压的如此之大!”中信建投的债券研究员魏琦说。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家机构均乐观地表示——调控已经基本到位,更紧缩调控预期基本放空。

  投资率先回落 货币供应量收紧

  固定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吹响了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回落的号角。

  在官方正式公布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之前,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一个论坛上耐人寻味地披露:“8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5%,增幅比7月份回落了5.9个百分点。”

  投资过快是中央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增长创出三年来的新高。7月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增速放缓,但同比仍然增长30.5%。此番8月投资增幅下挫近6个百分点,直接画出下半年投资增幅的回落通道。

  中国宏观学会秘书长王建说:“经济的内生规律要求投资回落。投资的先行指标新开工项目投资一直在下降,今年前5个月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24%,前6个月降为22%,前7个月又下降为19%,因而整个投资增长的下降是必然的。”

  “8月份投资增幅下跌的如此猛烈,表明近期以土地调控、行政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效果明显。随着前期调控政策释放,下半年投资增速将会回落,同时带动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走低。”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陈济军说。

  截至记者发稿,央行的8月信贷增速和货币供应量并未公布。但机构们普遍预期,相对于7月热得烫手的金融数据,在8月投资增速掉头向下的惯性带动下,新增贷款和M2将增长乏力。

  下半年CPI将低位运行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同比上涨1.3%,较上月上涨0.3个百分点。在8月份CPI公布的同时,机构们对于下半年通胀的担忧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7月份的CPI仅为1%,所以8月份的回升是十分温和的,甚至没有回到6月份的涨幅水平。我们预期下半年CPI上涨的势头将会趋缓。”陈济军研究员说。

  “8月18日加息后,由于央行对于通胀可能大于通缩的表态,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在担忧下半年的通货膨胀。经过近期密集的宏观调控,投资增速回落后,价格上涨的阻力正在加大。”魏琦研究员说。

  这可能是近期CPI走势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信号。陈济军研究员分析,服务价格曾比较稳定地回升,不过在七八月份势头正在变弱。这也许在提示我们,资源调价、公共服务调价对2006年CPI的冲击表现得差不多了。

  与CPI联系紧密的工业品出厂价格(以下简称PPI)已经显示出趋势性回落的迹象。8月份PPI同比增长3.4%,增幅比7月份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尽管这一数字与去年的同比增幅基本持平,但与经济过热时期的高位PPI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陈济军研究员预测,宏观调控将会继续拉低PPI,尤其是投资品价格的上涨预期,对下游的CPI产生减缓或抑制上涨的影响,年内这种影响会逐渐表现出来。为此中信证券将全年的CPI涨幅预期下调了0.1个百分点,降为1.7%。

  调控之箭失去“靶心”

  种种迹象显示,在下半年投资和信贷增速回落趋势下,市场人士乐观预测,本轮宏观调控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进入“真空期”。

  “中央的调控意图实际上是明显的。前几个月下来,通过货币政策紧缩,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无法压制;最后只能升级到土地调控,及一系列清理投资项目的行政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尽快解决短期经济问题,因为下半年时间并不多了,六中全会要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开,要腾出手来解决规划很多中长期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

  在中央政府一系列强硬调控下,通胀压力减弱、投资增速回落,短期经济问题基本清理完毕,所剩的头疼问题仅为外贸顺差——8月份外贸顺差再次创出188亿美元的新高,继续加大

人民币升值压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宏观室主任王小广说:“宏观调控已经进入一个观望期。高额外贸顺差是一个长期问题,也是一个结构问题。仅靠人民币升值是行不通的,我们更应该关注改善外贸政策,以调整提高外贸出口结构和水平。”

  “目前国家并不需要出台什么新的宏观调控措施,只要抓好落实,继续引导投资在总量上趋于合理的增长空间,努力在结构上进一步趋向优化。”9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正面表态。

  观点链接

  8月份的贸易顺差继续扩大,无论是从全年的还是季节性调整的数字来看。这意味着对人民币升值更大的压力,我们预期在未来几周,人民币会持续升值。这也意味着经济紧缩政策开始发挥效用,我们预期近期不会有进一步的更为激进的宏观经济政策。(瑞银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师Jonathan Anderso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