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李扬:改革提高效率 保障物价不会剧烈上升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 07:3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独家专访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严重通货膨胀中长期不会发生(焦点报道) 储蓄大于投资决定涨价难成主要问题 改革提高效率 保障物价不会剧烈上升 罗 岚 贾春晖 姚 伟 不能断言物价指数上行 问:下半年,作为衡量通货膨胀重要指标的CPI上行风险是否将有所加大? 答:今年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向前追溯也可看出,总体呈现平稳趋势。回顾历史,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CPI一直在低位运行,上个世纪末曾经出现过连续数年的负数,世纪之交略有回升,继而下行,直到2000年方才开始上升,2004年达到高峰,但也没有超过5%。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CPI又走上下行通道。面对这样一个时间序列,断言CPI指标的上行风险加大,根据是不充分的。 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物价统计在理论方法上是先进的,其结果也是比较可靠的。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度复杂化的经济活动中观察物价走势,仅仅关注CPI是越来越不够了,在我们的分析视野中还应当纳入资产价格,其中主要是房价和股票价格。 经济理论和各国的实践均显示,在温饱得到满足、经济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之后,CPI将进入比较稳定的时期,而资产价格则可能有较大的提升,后者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实质性影响。考虑到经济结构和生活水平的这种变化,在CPI本身的统计上做太多纠缠便显得太不专业了。 通胀一直控制在适度区域 问:您认为我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大吗? 答: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历史告诉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并没有出现过真正值得注意的通货膨胀。统计显示,从那时开始,中国的物价上涨波动不大,这些年的平均数在3%以下。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种轻微的物价上涨,事实上是比较适度的。 熟悉宏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经济学认为,稳定且适度的通货膨胀是“最优”的。在最优通货膨胀水平上,企业具有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有生产而且是不断扩大的生产才会有就业,有就业才会有经济增长,有就业和增长,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提高。在我看来,尽管2004年前后的物价上涨被人们炒得很厉害,但那时的物价形势并没有那么吃紧。我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一直被控制在比较适度的区域之内,这种趋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储蓄大于投资抑制通胀 问:请分析一下不会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 答:根本原因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储蓄大于投资的状态之中,众所周知,所谓储蓄大于投资,等价于总供应大于总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严重的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一点在理论上无需争议,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比如,现在大家都责难投资过旺,但是,虽然投资增长率已经高到令人不安的程度,但基本物价涨幅,无论是CPI还是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都没有达到令人担心的水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平衡的基本态势是储蓄大于投资、供给大于需求。我认为,这是我们判断经济形势的最重要根据,不谈这个根据,那就是舍本逐末。 改革之处价格不会激升 问:为什么你认为今后较长时期通货膨胀不会成为我国的主要问题? 答:这是因为,造成储蓄大于投资的基本因素在今后一段较长时期中仍然在发挥作用。此外还有三个因素特别重要。首先是体制改革。30年的改革,大大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过去如此,今天如此,今后一段时期还会如此。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经历这样的过程:改革推进到哪里,哪里的供应就大幅度增加,价格就会发生向下走的变化——家电、手机、汽车甚至粮食领域,屡试不爽。中国的改革仍在继续,现在已经开始触及垄断行业和公共服务业。我确切地相信,在这些领域中,只要改革到位,其价格水平不会有上升的趋势。我认为,改革解放生产力,作为长期因素,在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期中还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导致中国物价水平不会剧烈上升的基本制度。 第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技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函数。简单地说,它使得我们可以用定量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东西,或者说,为了生产出定量产品,现在只须投入较少的资源,总之,它使得物质产品大规模涌流。 第三是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近年来,中国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通道,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高达千万,以这样的速度,储蓄率提高就是必然的。与城市化、工业化相伴随的人口参与率的提高,构成中国高储蓄率的长期因素。人口参与率提高的趋势,在中国还会延续10年以上。 总之,储蓄率高于投资率,或者说,总供应大于总需求,是由上述长期的、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非经济的因素造成的。只要这些因素没有消失,物价水平上涨就不可能成为主要问题。 防范房价股市的隐患 问:当前的物价形势存在什么隐忧吗我们应如何防范? 答:当前应更多地关注股市和房价,这些资产市场上的波动会加大经济波动的可能。日本在这方面有惨痛的教训。在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的CPI同目前的中国一样,处于非常低的水平。面对这种状况,日本的宏观调控当局失去了警惕,听任房价和股价连续多年飙升。现在看来,正是这些资产价格的飙升,严重威胁着经济的健康,但调控当局茫然无知,最终酿成经济的全面、长期衰退。 当前,我们要特别警惕日本曾经犯过的错误在中国重现。须知,股价和房价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期的和大范围的,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可能造成经济长期衰退。目前,中国股市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泡沫,但房地产市场则已显示出若干不正常的迹象,对此应当高度警惕。 建立有效的市场结构 问: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规避通货膨胀的发生呢? 答:中国的物价走势在根本上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对比关系,储蓄与投资的对比关系又在相当程度上主要决定于改革、科技革命和人口结构变化等长期因素,但这些因素在相当程度上是宏观经济政策鞭长莫及的,所以近年来我们一直在阐述这样的看法:解决中国的问题,应当更多地着眼于改革、着眼于结构调整,总之,应当着眼于为宏观调控创造有效的微观基础。比如在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应着力于从市场体系、市场秩序、交易制度、交易秩序等方面推进改革,以便为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调整提供有效的环境和条件。 我认为当前应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政策保持稳定,不轻易采取那些有较强倾向性的调控措施。第二,加快体制改革。现在出现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服务价格、垄断行业的价格问题应通过调整结构来解决。垄断就是结构不合理,所以要打破垄断。应当加快垄断行业、政府管理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等的改革。第三要加快结构调整。以房地产市场为例,是简单地提高利率呢,还是认真清理整顿房地产市场运行的整个过程呢,我认为,后者无疑具有根本的意义。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