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李华芳: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 10:16 新浪财经

  

李华芳: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新浪专栏作者李华芳。(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李华芳,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系,现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在经济分析中,用“看不见的手,内心的观众和体面生活”对抗反知反智的言行,重新磨练亚当·斯密传下来的手艺。

  9月4日-9月10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李华芳。----编者按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9月4日  星期一

  文/李华芳

  这题目是借用了周其仁老师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与周师交流数次,学到的一点是,不作逻辑练习,而直接看真实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变,人的行为会跟着变。农民在公家地里睡觉回到自留地里拼命干的印象,困惑了周其仁数年,直到能用产权理论解释这同一个农民的不同行为。当然,还有其他的角度或也可以解释这一变化,但对于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而言,同样还要看到理论对个人心智的竞争,哪一种解释是最有效率的也就越可能获得认同。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很广,得益于张五常的经济散文,传播开去影响巨大。当然,在获得认同的同时以讹传讹的事情也就多,这大抵是由于中文世界中母语的便捷性,使多数人不愿意重新回到原点,去看看这一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里,那些先行者走过的路,说过的话。使得这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令人震惊地走了下坡路,而不是像科斯领导的密苏里大学的合同与组织研究中心一样蒸蒸日上。

  当然新制度经济学和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并不能完全等同,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不是我这里所讨论的话题。而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意味着“头脑和心智被真实世界里有待解释说明的现象充斥,对在想象的约束条件下表现高超智力的学问一概没有兴趣。”周其仁的这一个说法是很好的说明了。说到具体的约束条件,我觉得先做出一些具体的限定是必要的,我在此想讨论的是这一路经济学在中国媒体上的传播路径,大致是张五常-周其仁-薛兆丰-铅笔经济研究社的几位。

  把张和周的名字与后面的几位列在一起,我也觉得不好意思,只不过这路径清晰地说明了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正在中国的媒体上走下坡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人不看真实世界而以为自己在说真实世界,实际上不过是在逻辑上搞练习。

  例如有位分析房地产,说政府是土地的唯一供给者,这话表面上看能糊倒一片,问题在于政府作为土地供给者的说法有好些约束条件。首先是城市土地归国有,而农地是集体所有制。在农地转换过程中,集体可以出来代表谈判,农户也有以地作价入股的事情,宁波农民就发明了这样一种“农地入股做商用”的制度,这是不看真实世界,搞逻辑练习的第一例。实际上,在学术研究上,倒是比这些在媒体的铅笔社成员更了解这一事实,不知何故?刘守英、周其仁等在《经济学季刊》的一组文章,讨论了好几种真实世界的供地模式,也详细研究了海南模式、江苏昆山模式。我有位师兄,有篇论文做温州龙港模式。各个不同,难以一言而概之,说政府是土地的唯一供给者,这与《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之间关于土地所有制不同的规定显然是不符合的。

  再举个例子,是经常讨论的春运火车票。这些人认为火车票涨价就可以让春运不挤了,是了,火车票不管长短途,卖上一万元一张,肯定不挤,问题是这类分析除了在逻辑上过瘾之外,一无是处。春运春运,关键在运,是把人运回家,这个本身的目的不能忘记,然后再来谈何种手段最有效。罗宾斯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一目标下选择稀缺手段的问题。而上述春运火车票论争中是修改了这一目标,因此要应用的已经不是边际分析,而是要用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了。让人维持在工作地不动,的确可以解决人多的问题,但维持在工作地不回家不是春运的目的。但这些回家的真实声音在这些逻辑练习中被忽略了。逻辑练习过瘾,但不是真实世界中的事情。户籍制度不改,铁老大还一直说了算,人口的流动难问题就会一直存在,要把这些约束考虑进去,而不是在逻辑上争论涨个价能解决问题。试问一下涨多少能不挤?是应该一级歧视卖火车票还是另有高招?

  科斯2002年在密苏里大学的一次讲话中提到真实世界的合约很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得出真实的约束条件,从而切实理解人类行为。正如周其仁看到农民在公家地与自留地的行为不同,恰恰是真实世界里的土地制度约束不同。而逻辑上搞练习的,往往对真实世界的合约难有兴趣。说什么涨价能让火车不挤,是了是了,火车不开的话,也不会挤的,但其他的交通工具会受压力,因为大部分人春节要回家过年,这是我理解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