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剧锦文:国家资本功能需重新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07:5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剧锦文

  ●改革国家资本监管刻不容缓

  ●明确界定功能重新战略安排

  ●国家资本已具灵活性流通性

  ●各类经济担当促进增长重任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资本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1978年,中国进入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新时期,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外资和民营经济、民间资本的迅速崛起和壮大,国家资本的相对地位和基本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也在不断地做出战略调整。国家资本的变化集中体现在:运行形态的日益市场化;实现形式更加高级化;通过战略调整收缩了战线,提升了控制力;遭遇到的巨大流失风险。由此我们认为,深化国家资本监管体制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更有必要从战略高度明确界定国家资本的基本功能,并采取全新的战略安排。

  一、国家资本运营形态日益市场化。长期以来,国家资本以经营性的国有企业为实现形式。在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资本被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扩张的速度和范围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却难尽人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了以提高国家资本运营效率的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经营性国家资本在运营形态和运行机制上更贴近市场规则及商法的要求。在整个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所伴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所采取的改革政策及改革方针也在及时调整,尽管改革的结果总是难以把握,但国有企业日益融入了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

  二、国家资本实现形态的高级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规范的

资本市场诞生以来,一大批被改造成国有控股的公司陆续进入资本市场。截至2005年的13年间,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年均增长为31%,1992至2005年末,发行总股本和市价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8%、33.1%。到2001年底,我国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90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7.8%。2002年底,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尽管有所下降,但仍占63%。一部分国家资本借助资本市场初步实现了由实物形态向
证券
形态的高级化转变。

  三、国家资本控制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再次出现了重大调整,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成为了改革的重点。国家资本开始“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从竞争性产业领域加速退出,而强化了在基础产业和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中的地位。在这一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国有企业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四、国家资本面临巨大的流失风险。近30年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国家资本的支配和控制力度。根据2001年的数据,国有企业总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仍占53%,国有资本通过控股方式直接控制和支配着2962亿元的非国有资本,通过参股、合作方式间接影响2.8万亿元的非国有资本。但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决策失误、自然磨损,特别是管理腐败,以及国企改制中对国有资产的盗用等问题,又使得国有资产和国家资本时刻处于巨大的流失风险之中。国有资产和国家资本面临的巨大流失风险表明,关于国有产权的现行管理制度仍然存在着多极委托代理链条,以及国有产权所有者“虚置”等重大制度缺陷。

  以上的分析表明,通过深化国家资本的监管制度改革,保护国家资本的应得权益已成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国家资本已经具备的灵活性、流通性和有限的产业范围,加之壮大起来的各类经济足以对国家资本担当的引领经济增长重任的替代,使国家资本回归到仅仅作为“诱致性”资本成为必要和可能。政府应当顺应经济转轨的内在要求,对国家资本的基本功能及其指向作出明确的安排。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