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马兰西:为微软垄断辩护的经济学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陈达 发自北京

  熟悉施马兰西的人会知道,这位在产业经济学和反托拉斯法案方面颇有建树的经济学家,他的出名不仅是因为他曾经为美国总统担任过经济顾问的工作,更因为在2001年,他在当时美国政府起诉微软垄断的案件中,站在微软的一边为微软辩护,与当时政府的首席律师大卫·博伊针锋相对而名噪一时。

  当时的施马兰西从学者的角度对政府的判断提出质疑,在之后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他说道:“我所要争论的焦点是,微软会不会就此提高价格?当然,他们会。但是我当时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反托拉斯来说,你要问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改变价格的能力是否是实质性的,而且这种能力是不是能够持久?这种能力是不是能够在第二部分的案例中得到彻底的结构性的免除?”

  在施马兰西看来,认真地去运用标准的反托拉斯原则对于社会来说有很多事情要去考虑。而当时克林顿政府掉入了一个陷阱,或者说当时的美国掉入了一个陷阱,就是试图用反托拉斯这个迟钝的工具,去手把手地管理产业发展,这不应该是美国所要走的路。

  事实上,无论当时的施马兰西怎样用经济学家的理论与政府辩驳,他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当时,在美国全国的媒体面前,他作为一名经济学家的信誉遭到了猛烈的轰击,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周左右。当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他觉得那是一段很不令人愉快的经历,甚至把他弄得手忙脚乱。

  然而作为一名能够坚持自己主张的经济学家,他得到了同行和学界的称赞。在他看来,经济学家就像一个守望者,对于国家和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

  美国安然事件爆发后,商学院开始注重伦理教育,在施马兰西看来,进研究所与大学念书的学生,基本的是非价值观早已成形,大学能做的,就是灌输学生如何做到专业,帮助他们探讨专业伦理上的两难处境与判断。这些学生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避免让自己的专业生涯断送在监狱里。美国这波弊案把好几个企业高级主管送进了监狱,其中不乏管理名校的MBA学生,可是他们的老师只记得,当年这些人都是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一点也不坏啊,那到底出了什么错?

  “现在的学生对伦理教育的确兴趣很高。但是,不要以为光靠商学院的两年时间、几堂伦理课,就能解决问题,让学生以后不舞弊作假,这需要今后受到企业文化和家庭环境多方面的影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