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决策要回归人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6:11 新浪财经
作者:保罗•德•格劳威(Paul De Grauwe) 对央行工作科学基础的探求由来已久。这种探求使得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了大量计量经济学模型,这些模型用数以百计的方程式详细描述经济状况。央行利用它们预测利率走势如何影响经济,以及发现应对70年代油价飙升等冲击的最佳方式。 但结果很快表明,这些庞大的模型得出的预测并不可靠。人们将央行工作置于健全科学基础上的首次认真尝试,以失败而狼狈告终。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对这次失败进行了诊断。这些老模型将经济个体(消费者和生产者)视为一台巨型机器中被动的“螺丝钉”。卢卡斯教授强调,这些个体是具有智慧的人类,渴望寻求最佳的可能结果。他认为,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这些“螺丝钉”应当以积极个体的角色被纳入模型中,他们会试图预测央行将采取何种行动。 “理性预期” 卢卡斯的批评,引发了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革命。新模型在建立过程中引入了一项新的假设,即假定经济个体能够理解他们所生活的这个复杂世界,并不断计算央行的行动对他们当前乃至未来的福祉有何影响。 早期模型中经济个体完全愚昧无知的极端假设,被另一个极端假设所取代,即经济个体对经济的复杂机制拥有超凡的理解。在旧模型中,经济个体被假定拥有猴子般的智商。而在新的“理性预期模型”中,经济个体被赋予了神一般的特征,他们能够洞察这个复杂的世界。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很久以前就提醒我们,即使一个模型的基本假设看上去并不可信,它的威力仍然取决于预测的准确性。在这方面,理性预期模型一经套用到实践中便遇到了困难。它们遭到失败,以至于不得不立即送回“修理车间”。模型中添加了与理性经济个体无关的特征后,运转才有所改善。 “这个复杂的世界没有奥秘” 尽管在实证中遭遇了失败,如今许多央行仍然采用理性预期模型的各种衍生版本。该模型中的经济个体是超级理性的,对他们来说,这个复杂的世界没有奥秘。他们不断优化当前和未来的消费计划,并且能够相当精确地计算央行实行的利率变化将会产生何种影响。这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宏观经济学得出如此极端的观点,实在是颇为荒谬,当今我们通过心理学和脑科学认识到,假定个体拥有完美信息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范式,也许并不是模拟个体决策的正确方法。我们从这些其它科学中认识到,人们在试图理解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时,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发现,很难收集和处理自己面对的复杂信息。 既然不能纵观全局,他们便只能运用简单的法则(“经验法则”)和片面的信息来指导决策。但他们也不是傻子。他们会定期用盈利能力分析,来检验这些简单的法则,并且只保留那些能维持合理利润的法则。 这些新见解对于央行非常重要。当今世界,没有人能了解事物全景,而所有人,包括央行行长,都竭力想要理解当前在发生什么,经济周期的运行,与理性个体模型得出的预测结果非常不同。因此,当个体无法理解经济的运行状况时,他们往往会追随其他人,形成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ur)。 经济周期的起源在人们脑海里 其结果是,泡沫与破产成为经济周期的普遍特征。乐观思潮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兴起,导致经济周期,这些经济周期的起源,并不在可观测的数据中,而在千千万万企图揣测世界的个体的脑海里。 所有这些因素,都没有被纳入如今受到央行行长欢迎的各种理性个体模型。这些模型用一种完全简单化的方式看待经济。当然,这些模型承认,经济中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冲击,而一旦冲击发生,这些模型中的经济个体有能力预测它们将如何影响经济。在这些模型中,央行的角色是维持价格稳定并公布它们的意图,以便这些理性个体能以可靠的方式进行复杂运算。这样就创造了一个理解现实的假象,而它是完全脱离真实世界的。 央行行长目前面临的不确定性,与理性个体模型里看到的截然不同。首先,利率政策的效果相当不可预知。有时,央行采取的利率变动对于改变经济进程十分有效。而有时,这些变动没有任何效果。其次,由于经济受周期的影响,而周期的起源难以捉摸,方向也会因反复无常的心理活动造成的一念之差而改变,央行行长往往无法知道自己接下来会怎么做。 央行意图应“透明”吗? 近期有一些辩论,探讨央行行长应该公布多少未来意图。如今,基于理性个体模型得出的学术共识是,央行应当宣布未来利率的走向。 我倾向于支持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默文•金恩(Mervyn King)与众不同的立场。他认为,既然未来是一团迷雾,宣布对未来的打算就毫无意义,在许多情况下,这么做会迫使他收回自己的话。 在模拟人类行为时,需要改变极端假设的做法。人类既不是旧模型里傻乎乎的机器人,也不是新模型里无所不知的超凡生灵。 但也有好消息。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人员试图基于这样一条假设建立经济模型,即拥有不完全信息的经济个体,会不断学习和修正对经济运行的知识。这种方法仍然处于襁褓阶段,但它给央行工作的科学基础带来了巨大希望。同时,在这些新见解成熟之前,央行的操作仍将更多地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 作者是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en)经济学教授。 译者/朱冠华 (来源:FT中文网-FTChinese.com)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