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杨瑞龙:自由资本堵不如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0日 18:29 《华商世界》

  本刊记者 史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一直关注外资并购问题。作为经济学家,他的着眼点在国家利益,也在民企的平等待遇上。

  《华商世界》:境外企业“走进来”购并中国企业早不鲜见,但为什么今年政府对
跨国并购这么重视?

  杨瑞龙:主要原因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国资本进入壁垒减少,在并购过程中,外资采取有步骤的并购战略,在某些产业出现问题。比如机械、饮料、零售业开放度较高,本土企业竞争力不足,控制性并购产生对产业的垄断问题。此外,在并购过程中,产权交易中可能存在黑洞,企业内外部联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既得利益受到挑战。

  《华商世界》:目前外资是否存在敌意收购,危及到经济安全?如何在尊重市场规律和维护经济安全之间寻得平衡?

  杨瑞龙:我国的国有企业分为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两类,前者被外资收购对经济安全的影响并不直接,但不能否认有敌意收购的存在。对后者的垄断性国有企业,政府长期以来存在行政转移支付,这类企业是不能够被简单并购的,这不仅是经济安全的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对垄断性国有企业,控制性、安全性、效率性更重要。这类企业的海外上市需要引起注意,目前情况看,市盈率偏低,资产贱卖肯定存在,导致政策转移支付的财富流入到投资者手中。总体来说,尊重“入世”协议是前提,市场要起基础性作用,而且要让市场机制更起作用,但同时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尤其国家安全是要着重考虑的。

  《华商世界》:“徐工机械事件”会对国际资本进军内地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

  杨瑞龙:外资现在比较了解中国国情、市场和政治风险,他们可能放弃大的产业资本并购,转而进行财务资本并购,后者是符合国际惯例的。对财务资本和产业资本要区别对待,特别要当心的是二者的联合收购行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立法引入管理者保护条款,可以对财务资本的再次转让采取限制。美国定义为恶意收购,有限制性条款,对本土企业利益进行保护。中国政府的管制行为依据是什么?没有。这样可能会使下一步的产业重组引起国外的疑义。

  《华商世界》:中国本土龙头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如何?

  杨瑞龙: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相互抱怨没有合理的竞争环境:本土企业抱怨税收不公平、负担过重;外资企业抱怨行政壁垒,市场不开放。对于国民待遇问题,两方面都要考虑。总体来看,本土企业的待遇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本土竞争性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政策上需要上升至更高层次,不该再是“三来一补”时期的政策,对外商投资也要有所选择。如果是竞争性行业,引入多家外资是有好处的,我们的冰箱、彩电就是在竞争中强大起来的。

  《华商世界》:面对外资并购风生水起,政府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应对国内民企有怎样的制度安排?

  杨瑞龙:中国并购中对民企关注度较低,这也是国民待遇问题,比如银行,民间资本不能进入。实际上,只要能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对民资开放,给中外资本一个平等的待遇,可以设定合适的准入门槛。对自由资本,堵不如疏,政府要考虑哪种战略有利于民众利益最大化。对于民族品牌,政府可以通过竞争强大它们,充分利用WTO给我们的有利条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