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伍德兰:中美两国并不十分了解对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7:38 经济观察报

  美国人伍德兰( Teresa Woodland )20年前只身从美国匹兹堡来到北京,在中国的大学里教英语。中国人陈志武则在20年前放弃攻读了7年的计算机专业,去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经济。

  如今,伍德兰是中国美国商会的公共政策委员会委员,她自己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参与评估中国商业环境的多项调查报告。伍德兰说,20多年的在华经历,让她看到“中国正在
变得越来越好”。

  而1990年获得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的陈志武,目前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普纳思经济管理研究院联合学术主席。同时,他也是中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长年奔走在中国和美国的学界与业界之间。

  目前,中美之间的关系看起来相当复杂。从纺织品、到汽车零部件,双方在贸易、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多有分歧。上周,第17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华盛顿召开,本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赴美访问。

  作为中美商会逐年发布的美在华企业年度状况白皮书的主要作者之一,伍德兰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有着深切的体会;而广泛研究市场监管、现代金融理论等领域的全球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先生则说,他最有兴趣的乃是“探寻中国经济和中国问题的终极解答”。

  上周本报专访了这两位在对方国家长期生活的人士,请他们凭各自长期对中美经济的经验和观察,分析中美经济关系目前的状况和未来方向。——编者

  -本报记者 巫楠 北京报道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目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您认为通过诸如中美商贸联委会, 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访美等手段,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伍德兰:在美国能看到很多商品都是中国制造的。这除了中国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以前属于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市场份额现在都转到了中国。 我不认为一般的美国人真正了解这些关于中国的情况,事实上,中国人也不很了解美国的情况,我们两国并不十分了解对方。

  而胡锦涛的访美会对这种状况带来改变,两国能够更加了解对方。在胡锦涛访美之前,中国的举措也给两国关系带来了改变, 比如中国下大单购买美国的飞机。我认为,重要的是通过胡锦涛访美,中美两国能建立好的持续对话机制,这有利于两国问题的解决。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未来的中国市场?

  伍德兰:中国存在巨大潜在商机。中国的平均GDP在持续快速增长,特别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的大城市集中了大量商机,而且中国经济驱动下的服务产业也在迅速壮大。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国外企业都是机遇。

  但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除了政策层面的,还有新的问题。例如人力资源的短缺已经突显出来。虽然中国在强调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但对于教育GDP 的投入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经济观察报:美国企业在中国普遍的经营状况如何?赢利状况如何?多年以来有怎样的变化?

  伍德兰:我每年都在关注中国新的经济政策,也和很多不同美国企业的人交换意见,看到底什么影响他们的赢利水平。

  大的变化是,美国企业普遍能够在中国赢利。美国企业最初到中国创业,可能经过数年运营也不能达到最佳水平。但随着中国的市场的增长,他们从仅为中国服务,变成也靠中国出口,这提高了他们的赢利。

  另一个大的变化是, 美国企业越来越容易在中国做生意。《新公司法》大大加强了外国企业在中国创业的可行性和灵活性。美国企业在这样较宽松的环境里学得聪明起来。他们首先向中国合伙人学习,然后自己体会怎么在中国发展客户。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学会在中国的市场体制中做生意,发展和客户的关系。

  经济观察报:美国企业怎样应对在中国商业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比如美国十分重视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伍德兰:面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状况,美国企业非常小心地选择把他们的某项技术带到中国。然后他们仔细挑选供货商和合伙人。通常在美国,他们会和一家公司进行多项合作,但在中国,他们会和多家公司进行一项合作。用这样的方法防止技术外泄。

  但即使这样,美国企业还是时常遇到侵权问题。从长期来看这不仅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也有悖于中国的自主创新。 因为中国企业如果一旦轻易得到技术,他们也就不愿意自己研发。 中国政府已经做了很多,但他们还可以做得更多。

  我觉得关键的是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执行,以及加强打击侵权犯罪。我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为什么中国的奥林匹克标志产品,到现在几乎没有伪造。而这些产品并不用很复杂的技术。可能是中国对该商品的处罚严格?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真遗憾那些有能力生产伪造品的企业,却不选择自己设计。那么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转化自己的身份,在国际上成功打造自己的品牌呢?

  目前,在美国商会调查中发现有能力伪造的企业的伪造行为在增多,但同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执行能力也越来越强。那么,这二者之间是一场竞争,究竟谁跑得快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