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曹红辉: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9:20 《中国金融》

  - 曹红辉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按麦金农的说法,东亚目前实际上实行的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元本位制。其要义在于东亚持有全球绝大部分美元,在货币品种与期限结构两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错配,汇率制
度选择陷入困境。而能否如日本等国所愿,建立类似欧元那样的货币区,也因巨大的政治分歧、经济差异和美国的压制而前途迷茫。

  但中国作为大国,重新崛起是没有悬念的。伴随大国崛起的必定是货币的国际化,英镑、美元无不如此。另一方面,中国正逐步取代美国,成为东亚出口市场的主要提供者,这就为人民币日益成为被钉住的货币创造了条件,也为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国际化的计价、支付功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并首先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因为国际货币的支付、计价功能等是私人部门多次决策的结果,官方决策也受其引导。国际货币的六大职能相互影响,相互交叉,而国际媒介和记账职能却是关键。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应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如经济规模及对外开放度、国际社会认同感等等。

  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亚洲经济关系更为密切,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扩大区域内的经济规模,产生了以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实需求,这可以消除对区域外货币的错配现象,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降低区域内交易成本,创造更多贸易机会,扩大交易规模,提高交易效率。

  同时,必须依托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为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局部区域内实现国际化货币的职能奠定基础。可以通过区域化的现实步骤,最终在亚洲整个区域内形成以人民币为关键货币的最优货币区,从而增强

  亚洲的金融稳定性,打破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僵局,在美元和欧元之外开辟货币国际化的新途径。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将使所谓

汇率制度的选择、过多外汇储备的管理、东亚金融合作机制的建立、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困境等问题迎来“柳暗花明”的局面。

  人民币区域化的现状、成本收益与障碍

  当前,人民币还处于区域化的初级阶段,主要在周边地区的边境贸易、跨境劳务收入与旅游消费的支付等方面流通,集中在港澳及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蒙古、我国台湾等地区有少量流通,人民币在境外的总存量大体应在150亿~200亿元之间。

  由于银行结算等服务意识差,效率低下,以及出口退税等影响交易条件和交易成本,加上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地区大多数货币币值不稳定,边境贸易等方面支付结算不得不依赖非正规金融体系。在云南,主要以有形的地下钱庄的摊位形式开展业务,在瑞丽约有40多家。而在与广西交界的越南,则以地摊银行的形式合法存在,越南政府为其颁发营业执照,提供货币兑换、代理收付、短期融资、交易担保等服务。至于经济发达的香港地区,2005年,人口跨境流动达到1.5亿人次,而且主要通过历史悠久的找换店形式流通,找换店也达到1283家。

  此外,尼泊尔、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还持有少量人民币作为储备,同时,清迈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协议实际上使得人民币具备某种干预货币的职能,随着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扩大,其作用将逐步显现。

  虽然人民币在周边地区已具备流通的部分条件,实际上启动了国际化进程的早期阶段,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也显现出极大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但持异议者仍然颇多。其理由主要在于:一是现阶段国内外各种条件不成熟,为时尚早;二是权衡货币国际化的利弊得失未必合算。前者过于消极、被动地以静态方法考察货币国际化进程,忽视区域化在国际化中的关键作用;对后者则需综合分析货币国际化的成本与收益。

  对于区域内国家而言,人民币区域化的微观收益体现在降低贸易成本,获得产业分工的收益,主要反映在交易效率的改进与铸币税上。而宏观成本则主要是人民币区域化给区域内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损失,因为人民币成为亚洲的关键货币,其他国家可能因钉住人民币而放弃独立的反周期货币政策而丧失稳定周期波动的能力,加上人民币与美元等其他国际货币间的波动,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损失,抵消效率改进上的收益。而宏观成本取决于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关联度、经济周期的相似性、劳动力的流动性和财政政策的风险分散体系之间的关系。

  当前,由于本地区货币没有获得国际化地位,东亚存在突出的货币替代现象,主要包括资产货币替代、债务货币替代及完全货币替代三种,集中体现在资产和负债的替代上,而且存在明显的共同货币替代现象或者说美元化现象。过多的外汇储备占用了大量资金,实际上弥补了美国的储蓄缺口,造成本地区的效率损失。美元仍是私人部门计价的主要国际货币,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改革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前,美元的关键货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如中国对外贸易的80%以上,日本对外贸易的64%仍采用美元计价。然而,云南对东南亚进口的95%以上,出口的70%以上,广西和海南对越南的贸易和国际收支的90%开始采用人民币计价。

  此外,中国的金融市场狭小,相对封闭,人民币未能完全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等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由于庞大的投机性需求,在海外形成大量的人民币离岸远期交易活动,说明人民币开始在无交割的远期交易中充当媒介货币。但在相当长时期内,人民币都难以撼动市场对交易量巨大、网络庞大的美元、欧元、日元的依赖惯性。因此,人民币现阶段在亚洲充当有限的媒介货币更为现实。

  从近期来看,由于存在多种阻力,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几乎不可能达成一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期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通过区域合作间接或曲线推进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形成就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略选择。当然,中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作用有限,人民币国际化相当长时间内只能在周边区域实行或在亚洲更大范围内实行。加上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也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不可能实现货币的国际化职能,循序渐进地将区域化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必要途径是符合现实的选择。目前,人民币在周边地区越来越广泛的流通并不意味着已实现国际化,不能盲目乐观和冒进,因为货币的国际地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能忽视它对国内经济金融可能造成的风险。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启动,也不能被动、消极对待,忽略发展方向,错失战略良机。政府应因势利导,将人民币区域化作为国际化的必要途径,使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人民币区域化最终的发展目标。近期,应在地理范围、业务领域和流通方式等方面推行人民币的使用,使之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阶段性目标。

  应该看到,长期而言,中国的崛起将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冲击。人民币与区域内另一国际货币日元和美元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人民币区域化并非在亚洲区域内实现人民币的货币一体化,而是使其在区域金融、贸易中发挥关键货币的职能。中国应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心放在区域化层面上,因为从全球货币的竞争态势来看,以美洲为主的美元区和以欧盟为主的欧元区是任何亚洲货币都难以实质影响的,何况亚洲还存在复杂的区域货币主导权之争,人民币成为亚洲关键货币还需要国内经济进一步增长和金融发展的支持。

  稳定推动人民币区域化

  首先应把周边地区的人民币流通纳入到银行等正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非监管的流通方式给交易者带来的风险,更及时准确地获得人民币境外的各种信息,密切监测人民币境外流通的变化,避免大规模的人民币出境或回流。

  加强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综合管理,建立海关、税务、经贸、银行、旅游、外汇、外交等部门组成的合作协调机制,与主要贸易伙伴签订有关人民币流通的合作协议,逐步将香港地区开办人民币业务的模式扩大到周边其他经济体。

  由于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足以支持境外人民币,主要依靠政府管制和国家信用支撑,价值体系脆弱,易受偶然因素冲击。因此,现阶段,应对人民币流通的方式、途径和规模等尽快建立统计监测体系,权衡成本和收益,主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发挥记账单位和支付手段的作用,逐步扩大一般贸易和对外投资项下的人民币输出。

  通过建立多样化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如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市场,可以增强境外持有人民币的信心,给愿意持有人民币的非居民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投资环境,并通过观察国际资本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变动,为国内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参照。随着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的增加,建设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为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更多的资产选择十分必要。

  为减少风险,可尝试允许境外人民币到境内进行直接投资,实现人民币在资本账户某些项目下的有条件兑换。与区域内国家合作建设亚洲债券市场,充分发挥香港地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的作用,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但与人民币区域化相应的资本账户开放对资本项目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提高资本管制的效率,加强对人民币资产跨境流动的监管,减少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与国内经济目标的冲突,成为稳定获得人民币国际化收益的重要保障。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的具体步骤应包括:第一,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境外居民用人民币计价,用境外人民币支付我国商品,以及用于政府债券的投资和在中国境内的直接投资;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在周边地区开设我国银行分支机构,接受人民币存款,签署双边支付协定,将跨境流动的人民币逐步纳入正规金融体系。第二,允许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合理存在,但要建立注册备案制,密切加强监测,将其纳入监管体系之中。第三,对现行的 QFII和境外战略投资者购买A股和基金的行为严格监管,并对其进入的产业和投资比例加以限制。第四,逐步扩大跨境汇款和境外存款的地区和渠道,保留可携带人民币出入境的限制性制度;视国内金融脆弱性改善进展,有条件地与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和

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合作,允许香港部分商业银行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并将其纳入及时监管框架之中。第五,通过海关、银行及时报告或事先申报制度,建立人民币跨境流动尤其是往返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资本流动监测,并将其纳入货币政策制定的考虑因素之一。第六,与区域内经济体建立双边的信息交换和统计监测的合作机制,共同对人民币非法和突发性流动加强监测和限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