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易宪容 > 正文
 

易宪容:2006年的中国经济怎么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6日 07:53 《商界名家》

  文/易宪容

  从2005年经济发展态势来说,尽管国内外对其判断差异很大,特别是不少人明确地表明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下行与通货紧缩的轨道,但是200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对国内的经济形势判断基本上是肯定的,即目前国内经济保持在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上,基本上处于“高增长、低通膨”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因此,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并不是通过大政
策出台进行大的调整,而是如果保持目前的这种态势,保持在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发展。

  当然,目前国内经济形势处于良好的态势上,但同样要看到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应该看国内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长期积累矛盾与问题,以及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不平衡、矛盾比较突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影响经济完善的因素还较多、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是不少等。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密切关注,并找到化解它的办法,那么,它们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障碍。

  正是面对这些矛盾与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从八个方面(如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地区协调发展、加快体制改革、进一步对外开放、建立和谐社会等)提出了2006年工作主要任务,也指出了2006年具体要抓好的几项工作。而后者应该是2006年国内经济工作的重点。

  会议提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搞好宏观调控,在总体部署中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其实这句话是对2006年国内经济工作的最好概括。其中的精神是,一是从几年来政府的工作经验及目前经济形势来看,2006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仍然会得以持续,仍然会通过税收、利率及汇率等手段对国内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情况,明年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并不会放松。但是,2006年的宏观调控更会注意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因此,2006年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只会在2005年基础上延伸。

  最近有国外媒体报道,说中国在2006年让

人民币升值7%以上,而且这次人民币升值后,
人民币汇率
会进一步放开。但在我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来看,2006年宏观调控肯定不会有大的动作。而人民币升值7%,不仅是一次大的宏观政策调整,其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肯定是巨大的。如果真的如外国媒体报道的那样,岂不是刚刚开会确定的事情又推翻了吗?因此,我认为2006年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不会有的政策出台,除非是整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不是政府无所作为,而应该是在有作为的基础上保证宏观调控的稳定性。如对产能过剩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处于高位运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等。因此,对于国内

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肯定不会坊间所流传的那样,即2006年不会有作为,而是会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随机而应变。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长不减,房价增长不停的情况下,政府不会袖手旁观。

  二是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问题。对国内居民的内需,无论是从出口的比重还是中国经济的投资率过高来看,内需扩大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之必然。比如,中国经济的投资率大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而消费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这一高一低说明了,居民的最终消费率长期偏低,其潜在的消费需求释放能量较大。资料显示,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明显高于中高收入家庭。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扩大民众的内需。

  会议精神中提出建立新农村,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这样做仅是一个方面。因为,对于农村人口占主导的中国来说,农村消费扩大了,农村的消费市场拓展了,那么当然中国的内需市场也就出来了。但是农村的消费市场如何来扩展,农业税全免,每个农民也减轻不了几十元,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村技术输入等,但目前情况来看,没有什么农产品是短缺的,反之,哪一类农产品的市场,很快就有不少人或企业进入。如广东的荔枝,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产品短缺,那时的荔枝能够卖到一个好价钱,但过几年随着生产者增加,产量提升,荔枝的价格在短短的几年就迅速下落。

  可以说,国内农产品基本上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它的短缺早就成了历史。因此,希望增加投入来提高产量达到增加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农业投入越多,农产品的产量越高,其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因此,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如果仅是把眼光盯在农村的本土上,而不是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文明中,那么中国农村要得到真正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这次会议中提出推进新农村运动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还得走一看一步。

  因为,从现代不少的经验来看,农村的发展应该放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在城市化的过程如何得到相应的补偿上。这才是农村真正发展之路。同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人口和城镇低收入人口以及其他中低收入人口将加速消费,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将加速消费品市场的启动过程。基础消费品的爆发式需求增长,新消费群体的各类时髦需求增长,居民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都将启动中国庞大的内需消费市场。

  当然,要扩大居民的内需,不断飙升的房价是面临的最大障碍。因为,过高的房价不仅居民的消费具有严重的消费挤出效应,也就是说,民众把一生的财富都放在支付过高的房价上也就没有更多的钱来进行其他消费;过高的房价也会减缓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城市化是农民增加收入、改变农村现状最为重要的途径,过高的房价不仅城市无力来承担,而且一定会把广大希望城市化进入城市的农民拒之于城市之外,因为进城的农民更没有能力来承担高房价;同时,过高的房价也会弱化城市的竞争力,增加民众居住及企业运作成本。而城市竞争力的弱化,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也不减少。因此,在本文看来,扩大国内消费,政府要密切关注房价变化,房价的飙升可能成为国内扩大消费需求的最大的障碍。

  三是解决民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政府已经把这件大事放在2006年工作的重点上。我想这是与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相一致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民众的切身利益在哪里?解决民众的切身利益的方式与办法在哪里?目前国内民众面临的利益最大问题是什么?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那么这个任务也可能变得十分空泛。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民众的切身利益在于他们基本生活条件改善上。正如有媒体所指出的,对国内大多数民众来说,有三座大山严重损害着他们的切身利益,即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别看目前国内民众总储蓄存款有13万亿多,但分到国内每个人身上也仅1万元。对于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来说,民众的1万元根本微不足道。

  目前国内民众的切身利益得不保护的地方最主要是少数人或少数行业利用公权力为己谋利、利用公权力侵害民众的利益的问题。比如教育的高收费、房价的飚升、医院的黑洞、社保基金的侵占等,这些都民众的切身利益。这些民众的切身之所以为侵害,就是在于少数人利用转轨制度的缺陷滥用公权力,甚至于把公权力成为其谋利之工具。因此,如何来完善相关制度,如何来对这些公权力进行严格的约束是民众切身利益得以保护的关键。

  还有,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调整,这也是2006年的工作。但是,有一点应该十分明确,就是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如果这种过剩是个人决策的结果,那么它有好的市场方式来调整,政府对此不要太多的过虑。政府要关注的东西应该是非民营之投资与过剩,关注的是完全依赖于房地产的不正常的产业结构。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各行各业都在涌入房地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高科技产业,甚至航天与航空业等。房地产作为一个技术含量低、市场准入低的产业,如果大家都追求短期行为而涌入这个产业,不仅会让国内产业结构逆选择,而且会给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风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0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