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财税政策走向
——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
- 本刊记者 赵雪芳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对我国2005年财政运行状况的评价。
贾康: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总体状况良好,财政收支情况正常,全国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增收5148亿元,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安排的数量之内。财政部门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增收节支”方针服务于发展、改革、稳定的大局,构成了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
在控制赤字方面,实现了“松紧适度”的渐进平衡取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稳健财政政策在调控力度上,主要不是大幅压缩财政赤字,而是保持财政收支平缓地趋于基本平衡方向,既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以支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又按照加强宏观调控、防范财政风险的要求,控制财政赤字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加,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呈不断下降之势。
在调整结构方面,遵循了“有保有控” 的优化取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其中,退出或压缩一般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投入,加大了对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同时还通过用活粮食风险基金和长期建设国债投资,有力推动了财政支出存量的调整和优化。
在深化改革方面,体现了“制度创新” 的积极取向。在大力推进和支持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中,一方面要搞好财政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制度改革,为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公平的政策环境,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和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体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择其要者有:将生产型增值税调整为消费型增值税;加快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准备工作;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税费改革;完善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支持国有企业和金融体制改革;等等。
在增收节支方面,强化了财政资金管理机制的效率取向。一方面,严格依法征税,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严格按照预算控制支出,通过改革预算管理制度,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健全财政监管机制与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财政节支。
记者:2006年我国财政需要关注哪几个方面?
贾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财政作为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需要着力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信贷资金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积极促进教育、文化、卫生和社会保障朝着城乡统筹安排方向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另一方面,要在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基础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如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完善“三奖一补” 政策,努力解决好县乡财政困难问题。
二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迫切需要制定与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政策机制,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改变财政直接支持上项目、办企业以及依赖减免税的传统做法,主要通过实施适当的财政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发展创造稳定的宏观环境;同时,大力支持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社会安定和谐,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继续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坚持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就财政而言,需要运用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促进完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财政投资方向和结构,加强薄弱环节;注重实施促进消费的财税政策,引导消费长期稳定增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这些也需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并深化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改革,为居民消除“后顾之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走自主创新之路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按照“十一五” 规划《建议》的具体要求,财政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财税政策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完善企业财务和分配制度,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增加财政科教投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是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遵循市场性、公共性和引导性原则,需要支持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财政扶贫机制,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建立并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收支管理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
记者:2006年财政政策具体走向如何?
贾康: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的新起点上。展望2006年,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针的指导和统筹协调之下,稳健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得到实施,财政、税收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狠抓增收节支,坚持在统筹兼顾中确保重点,并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而努力作出贡献。
2006年财政收支的安排中,估计会进一步适当收缩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同时以适当增加预算内建设投资安排等方式,保持中央政府总体投资力度不发生低于上年度的变化,并把政策重点放在调整优化资金使用结构上。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将得到优先支持。财政支出还会对教育(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技(特别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卫生(特别是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社会保障,以及鼓励和引导消费的事项,给予必要的倾斜支持。支持“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全面发展”,将是稳健财政政策执行中的两大重心。
2006年将是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第一年,在连续数年“少取”方针走到农业税 “寿终正寝”状态之后,“多予”和“放活”方针的执行还会加大力度,估计在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方面,会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会以多种方式积极支持。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将扩大范围并提高中央、省级补助标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将推出财政支持的新举措。财政将以坚定而积极的姿态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照耀农村。
2006年还将是财税继续大力深化改革之年。在按照中央“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指导方针、积极研讨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同时,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将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金财工程建设等方面继续扩展和深化,并积极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问题和积极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以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都将有新的努力。税收方面除积极运用多种扶持措施促进科技进步、鼓励自主创新之外,还将在税制改革方面力求有所作为,这中间包括或很可能包括以下几项:一是出台实施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调整方案;二是争取在东北试点基础上将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的改革方案推向全国;三是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和发挥关税作用,支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四是积极推进部分地区的物业税改革试点,细化其改革方案;五是积极推进资源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方面的改革,以及煤炭行业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六是择机改进完善消费税,对部分资源性产品和高档消费品征收消费税或提高税率;七是积极推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并轨。
此外,2006年财税还将大力支持金融、国有企业、粮食流通、事业单位、外贸、邮政、住房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