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张哲:中国产业集百年困惑于一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6:15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国大公司的成长机会将更多地来自于产业结构变迁

  文/张哲

  集聚了发达国家过去100年遇到的问题

  认识中国产业大势需要把握两个特点。一是“市场爆炸”背景下的产业成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余年的市场化能量蓄积,中国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正处在加速增大的阶段。为此,中国的几乎所有产业都面临着“市场爆炸”。正因为这样,从市场总量或市场规模的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中国产业都是成长性的,甚至是高速成长性的。

  二是混合产业格局。在“农业化—工业化——后工业化”这个人类产业变迁的大历史轨迹中,中国当前阶段的产业格局总体上处于“重化工业主导——轻纺工业升级——后工业经济兴起”的混合格局。在这种混合格局下,所有产业同兴并起,而较少表现出一部分产业衰落、一部分产业兴起的产业更替特征。而在发达国家,则呈现出明显的轻纺工业消亡、重化工业衰退、后工业经济勃兴的产业更替格局。这意味着,中国产业的机会和风险分布将呈现出与发达国家很不相同的特征。比如说机会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衰退或正在衰退的重化工业类产业,在中国却是正当其时的大好机会;而风险方面,中国产业的风险更多地与结构和竞争相关,而更少地来自于行业性的衰退。

  而要进一步看清当今时代的中国产业大势需要具备国际比较的眼光和角度,简要梳理美国产业史。我们可以发现,如今的中国产业集中面临着发达国家过去100年遇到的种种问题。

  第一,需要进行产业整合。100年前的美国,其产业状况和今天的中国差不多,各行各业都有无数个厂商在里面进行低水平恶性竞争,无法产生领袖和获取足够的利润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行业普遍亏损、整体失效。以摩根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的力量驱动产业整合,形成了以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并购浪潮,造就了美国第一批现代大工业。中国现在的产业状况处在当年北美的类摩根时代,最重大的命题是产业整合,不完成产业整合,产业升级换代是提不上议事日程的。比如,今天的中国汽车行业,国家累计上万亿资本分散在每个省市建了几百个汽车厂和零配件厂,所有的企业都是小而全,低水平恶性竞争,导致中国汽车产业无法进行大规模地投资研发,产品技术无法升级,核心技术和品牌几乎为零。这注定了目前中国汽车企业被外国汽车巨头分头合资的命运。

  第二,需要进行纵向价值链整合。今天的中国商界,具有战略眼光的中国企业家已经走出现金流折现的企业估值思维模式,开始按照价值链打造产业链条。优秀企业家和产业家的思维方式已经从基于标的质地的估值转到结构效率的估值: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自身,而取决于它所处的更大的系统结构,取决于这个经济结构动态变迁的特定情势。

  第三,由于委托-代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普遍存在,再辅以特定历史时期中国资本市场提供的资本支持,中国企业进行了大量非相关多元化的盲目并购,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融到资金后由于缺乏对产业的理解和战略思维,盲目的非相关多元化投资很快使他们陷入困境(不少上市公司的战略竟然是类似“以房地产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以建筑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两翼、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构建集团公司九大支柱产业”这样的语言),因此需要进行转型、结构重组和产业资源重新配置。

  第四,今天发达国家正在发生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可以理解成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换代性产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公司再造成为非常重要的命题;公司核心战略已经从产品制造和推销转为理解客户需求,这是终端整合非常重要的部分。市场开放导致的产业终端和客户资源整合、跨国资本融合、全球价值链再造是这个时期产业整合最重要的现象。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中国大型企业也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国际化已成不二选择。

  在当今中国经历的市场转型到市场成熟的聚变期中,中国企业、产业、资本都不成熟,而发达国家过去100年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在今天的中国出现了,更为严峻的是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给中国企业留下的时间不多。

  对志存高远的企业来说,首选战略应该是产业整合战略,其次才是产品创新战略;此外,金融体制改革滞后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结构重组的重大瓶颈,推动银行改革和繁荣资本市场是关键。

  产业结构比产业成长性更重要

  首先,因为结构问题的存在,产业总量上的增长,未必意味着产业内厂商的盈利增加和企业成长。产业结构上的散乱差,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行业内厂商都不能指望跟随行业增长而实现企业成长。

  其次,对产业内的厂商来说,产业结构比产业成长性(行业总量上的增长)更重要。从一个资源配置错乱、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的失效结构走向一个资源配置有效、产业竞争有序的适度竞争结构,将是“统治”未来20年中国产业大势的核心命题。产业结构变迁将是主导中国产业大势、影响产业机会和风险分布的最重要力量。这种结构变迁通常是以两种方式来领导和展开的:一是业态创新方式;二是产业整合方式。

  业态创新方式是指:通过对新的商业模式的创造和采用,淘汰或超越依赖旧业态而生存的竞争对手,从而取得那些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比如商业领域的连锁大卖场模式,它是对传统商业业态下的摊位店铺和百货商场模式的一次彻底超越,是商业业态的一次重大创新。业态创新取得的是原本属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即便在行业总量不增长的条件下,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成长。而且业态创新方式使企业在获得公司成长的同时还领导了产业的升级换代,直接驱动了产业向高级化方向的前进。

  产业整合方式是指:行业内的强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并、合资、战略结盟等方式取得竞争对手的的产能、市场份额和经营性资源。这种方式将使整合者在快速获得企业成长的同时还改良了行业结构,优化了行业秩序,有利于作为整合者的公司在该行业内的未来生存和发展。中国的大多数产业都还处在重复建设现象很严重的“散、乱、差”状态,这为行业内强势企业留下了通过产业整合和结构改良努力获得公司成长的巨大空间。而在美国,各产业中的主导性企业在经过百年竞争和历次并购浪潮的洗礼之后大多已经进入寡头垄断的竞争均衡格局,各家寡头企业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市场份额分割已基本定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过产业整合获得成长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

  一直以来,我国的不少企业家在进行产业判断的时候,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上,在结构得不到改良和升级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行业总量增长而取得的公司成长,是没有未来意义的。

  (作者单位为

清华大学金融管理学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