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小蕾:一次交易背后的汇率新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16:11 《经济》杂志 | |||||||||
文/左小蕾 11月25日,中央银行向国内十家主要商业银行招标,进行一年期的货币掉期交易。这次货币掉期交易,不仅使金融衍生产品开始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也是继7月21日汇改以来,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又一举措。
央行这次掉期交易是一次性的远期合约,理论上来说应该有两个价格,一个是约定的远期价格,还有一个是当期价格。 据报道,这次央行操作是以60亿美元一次性完成470亿人民币的货币回笼。这就是说,当期交易是以1美元兑近7.83元人民币兑换价格成交。 据说,这次交易还是以招标形式完成的。如果各商业银行的报价决定了这次掉期的当期价格,就应该对当期和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产生一定影响,也可能是25日当天钞价出现7.99997元的破8元高价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果这不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保护性价格,那么就可能是商业银行对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有新的判断,从而重估人民币。因为7.99997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中央银行给定的千分之三的浮动区间,这是否也意味着央行对汇率浮动区间的变相放大,或者说给予汇率形成机制更大的市场空间?这是否会带来人民币对美元近期价格的更大的变化? 另外一个价格是一年到期以后的远期价格。这个价格无疑是对一年以后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定价:1美元兑换7.85人民币。是否意味着中央银行认为一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到7.85元? 如果是这样,对稳定远期外汇市场价格,缩小投机性较强的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人民币远期价格与中国远期外汇市场的远期价格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有一些短期效应。 但是,明确给出的7.85与最近的当期市场最高价格8.0805之间还有近2.87%的差异,是否会加大热钱套利的冲动,引起近期市场供求关系进一步发生相应的变化,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抓住机会毕竟可以有近3%的稳定收益。 当然所有的数据是根据公开报道计算的,实际是否真正完成60亿美元的掉期有待证实。如果不足60亿,其当期兑换价格就可能是在8元以上。 不管怎样,掉期交易使人民币汇率又多了一个必须密切关注的变数。 这次掉期操作是货币政策利用外汇市场作公开市场操作的一次尝试。既起到了货币回笼的作用,达到调整货币供应的目的(因为央行向商业银行释放了美元),也缓解了对外汇占款进行对冲的压力,减少了外汇储备积累增长过快的压力。如果掉期成为一种惯例,无疑会减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压力,同时提升中央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但是另一方面,当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掉期使银行间利率上升的影响,会提升市场对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预期,影响汇率变化。加上美联储近期对美国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是否继续升息的模糊说法,使美元的走势也可能发生变数。 几乎与此同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在人民币与外币交易中引进做市商制度;并宣布自2006年1月2日银行间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 外汇交易实行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询价制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供给和需求双方的意愿,可能起到缩小即期价格和远期价格差异的作用,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期。 由此看来,围绕这次掉期操作的一系列动作使汇率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提升非常明显,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套制度也加快了登场的速度。 新制度、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固然有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整个脆弱的金融体系面对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挑战和改革带来的新问题、新的不确定因素的一种回应。有理由相信,随着货币掉期产品推出,利率掉期,以及能产生对冲效应的其他产品和制度安排也会陆续出台,市场、银行、企业正面临着金融生态环境的重大变革和快速发展。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