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 > 正文
 

夏斌:银行股改总体方向正确 对海外上市有异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2日 22:12 新浪财经版权 ©

  2005年11月22日,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第二场讨论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沈明高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广大网友就“金融改革”为主题展开第二场讨论,以下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精彩观点: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是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第二场,讨论的主题是金
融改革。这场论坛是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大国际MBA、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新浪财经、中信出版社,联合技术公司主办的,也欢迎感兴趣网友在网上随时给我们提出问题。

  今天两位嘉宾一位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也是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夏斌老师,另外一位是北大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沈明高老师。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金融改革,我们大概会分四五个问题重点进行讨论,之后根据网友的提问,再请二位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首先我们讨论第一个问题,从2004年初的

银行改革,从注资到股改、引资、上市这条路目前已经进行到最后的阶段,也就是上市的阶段,反观一两年改革的路径,从总体上判断上来讲我们是怎么样看待这轮的银行改革的?现在当然大家都在关注我们国有银行的海外上市,是不是银行只有通过海外上市这一条路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改革之路呢?首先请夏所长谈一谈。

  夏斌:这个题目很大,对于当前银行的股改我认为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大家也知道对银行在转轨中间或者原来计划经济中间积攒下来大量问题,不良贷款,我曾经写过一篇报告,四大银行风险化解的方案,这里面我也提出问题很大,我们有入世,入世过渡期2006年底就结束了,2007年1月1号意味着外资银行完全按照国民待遇跟我们一样可以展开全面的竞争,这样一种背景之下我们应该尽快把中国的银行体系搞好,而这样大的问题,第一我认为时间紧迫,抓紧搞,拖着是不行的。第二十大银行的银行,在政府没有介入之前大家知道不良贷款很大,这些大量的不良贷款,积留下来的问题完全靠政府解决能力有限,尽管现在目前三万亿,但现在随着收入提高,增长快,而公共财政的任务也越来越重,特别是在收入分配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前几期都谈到了,我也看了这个报纸,政府的责任越来越大,越来越重,银行中间的窟窿,输掉了钱全靠政府拿钱看来不现实,第一时间紧,第二也不现实。

  第三,通过少量的一些企业在财务重组之后,股权结构改造,争取上市,尽管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政府的领导也一直反复声明,我们股份制改造也好,上市也好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改造智力结构,是为了引进管理,引进技术,当然外资本身也是引进一部分资金,但不主要是资金,所以从这几个方面现在来看,从总体上说应该说做的还不错,至于说刚才你也提到是不是都要海外上市,对此我在去年下半年国际研讨会上都说,我认为对海外上市我是有一点异议,我刚才说了,像交行、建行,个别的银行争取海外上市,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前四大银行改革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迫,资金压力很大,应该尽快的解决,而解决中国的股市最近又不太争气,怎么办?这个情况之下适当到外面去还能理解。

  但是从战略上看,从中国整个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来看我们要把中国本土市场搞好,我们应该把好的企业,优秀的企业尽可能放在国内上市,当然我不是说现在,现在股权分制改革正在过程当中,也有一定的难度,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我们银行改革,包括有些国有企业的改革是花了成本的,我老说花了代价的,

不良资产,政府注入大量资金进去。有的银行达到目前改革比较好的状况,是内部或者叫内退或者叫下岗,工行行长跟我说十万,我们付出很大代价。

  因此现在把银行通过财务重组,通过注资,通过各种各样方式,现在这个银行已经资产负债表也好,相当不错了,相当好了,因此上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预期回报是指日可待。因此我说国人既然承担了代价,为什么不享受风险改革的成果?我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第一。

  第二从市场发展本身战略讲,我们也必要把我们中国的股市要做大,而且这个大不是说质量不好的大,这个大是充满了一批质量非常高的企业的这样子股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好企业应该留着的,当然眼前说无奈,不争气,没有办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