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16:57 《中国金融》

  王小广

  党中央在制定“九五”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尽管多年以来,我们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体制创新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经济连续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随之能源消耗、土地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也大量增加,并导致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这表明,“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不
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未得到根本转变。如果不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加速与资源供给不足、环境质量下降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对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增长将构成巨大的瓶颈约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促进多方面的创新,如“着力自主创新”、“创新发展模式”、“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根源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大方向上相似,但考虑到我国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在具体的结构和方式选择上将更加体现节约高效的原则,不能继续走粗放低效的老路。粗放型增长模式是当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重要根源。粗放低效的增长模式在现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方式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长期以来,生产方式的相对落后使我国经济在实现高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能源等过度消耗或浪费。当前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水耗等资源耗费率远高于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明显偏高,在重化工业化阶段,仍然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必然在经济增长率并不是很高(GDP增长9%左右)时便出现原材料供需矛盾激化问题,而在轻型工业化阶段,正常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超过11%时才出现较为严重的供需矛盾激化问题。资源强约束正在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形成巨大的威胁。尽管最近两年我国重化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科技含量高的关键装备基本依赖进口,明显缺乏

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如2003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数控机床等制造装备的70%以上均依赖进口。再比如钢铁行业,今年的产量将接近3亿吨,生产虽然有规模但技术档次低。目前钢铁行业大量增加的产能是与房地产、普通的机械制造相关的,而技术含量高(特别是装备工业发展和汽车工业发展所需的)的高档钢材供应不足。在经济结构升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自主创新能力弱(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和强势市场品牌的短缺)将阻碍产业升级过程,使产业链难以延长,就业增长缓慢,产业发展的效率低,最终阻碍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生活方式存在相当明显的不切实际、不注重节约的倾向。近几年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但居民在生活产品消费上,不顾资源的限制和收入水平,盲目攀比,讲豪华气派,重量不重质等,正是这种不良的生活消费倾向,在相当程度上助长了生产方式的粗放。而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消费政策对这种不合理的消费倾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汽车普及家庭是一个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的产品选择上,对我们这样的能源十分紧缺的国家,应该是鼓励“轻型化”,而不是像能源和资源丰富的国家那样注重豪华气派。但事实上,受利益驱动和政策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汽车消费上,对经济型的汽车产品不仅激励不足,而且一些地方政府还采取措施限制小排气量汽车的使用。再有,征收燃油税是一项国际上通行而有效的节约石油消费的政策,但在我国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关的费改税方案迟迟难以出台。再比如,在住房消费上,受暴利的驱动,很多房地产商过度注重少数高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不切实际地追求住房的低密度化和“本末倒置”的郊区化,争相发展高档住宅、别墅等产品,相对忽视了工薪阶层的住房需求。

  三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城市化发展中表现为城市建设的粗放和结构不合理。国内许多城市正在走一条高成本低效率的低密度城市扩张模式。城市经济高增长低效率主要是因为城市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当前城市快速发展的特点是“摊大饼”,造成的结果是土地占用过度、城市基础服务设施投资成本过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明显降低等三大问题。这里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城市发展的结构不合理问题。一个例子是目前我们许多大城市都在着力把大量的中低收入者从市中心区疏散到郊区去,这种选择明显不符合城市福利最大化原则,郊区化应该是富人的郊区化,绝对不是穷人的郊区化,这不仅使整个城市的交通流巨量放大,而且导致交通流分布过度不均匀,如出现早晚像潮汐式的集中流动情景,交通拥挤由此成倍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中低收入者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浪费。第二个例子是道路体系呈现的是“板块状+环状”结构,即呈现以串联为主式的交通结构,而国外的大都市道路体系都是采取“细网络状+辐射状”的结构,其特点是形成以并联为主的交通结构,交通运行效率明显比我国要高得多。低收入者的郊区化方式、市中心区住房密度低以及交通布局的不合理等,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土地浪费、住房和道路结构配置严重不合理的低效率城市化道路。这样的城市发展结构,不仅使城市运营效率低下,而且因其人口城市化成本过高(城市建设和服务的成本过高)使农民进城更加困难,因此,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

  因此,必须更新发展观念,优化相关政策,转变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才能使“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四个关键点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要搞好“两个创新”,把握“四个关键点”。两个创新是指发展模式创新和体制创新。决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两大因素,一是发展模式选择(如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选择),二是体制环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特别是与之紧密相关的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既有战略选择的偏差和失误的原因,更有体制改革不到位和严重滞后这一深层次的原因。当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正在面临较强的体制瓶颈约束。这次宏观调控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规范和不完善。从微观基础上看,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是造成此次投资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导致信贷“一刀切”的主要原因;投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及财税体制没有理顺是导致地方政府短期行为的重要诱因;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特别是土地政策和监管机制不完善是造成当前房地产和城市建设过热的主要原因。这些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换都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搞好“两个创新”,一方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特别是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两方面创新发展模式,使经济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另一方面,要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形成新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

  具体来讲,“十一五”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握四个关键点:

  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高效的经济增长结构。主要是创新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模式。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上重点是:第一,创新工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探索一条产品(高档耐用消费品)轻型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战略性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加快淘汰落后的设备、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工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其基本原则是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在资源化,重点是发展清洁生产、推行资源节约和开发资源综合利用。要根据循环经济的原理,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促进废弃物的再利用。在新上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建设生态型的工业园区。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促进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升级。第二,把服务业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和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服务业发展要改变思路,应从刺激需求增长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使服务业发展由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所谓供给导向是指服务业的产品供给和需求实现主要是方便生产供应者,而不是方便消费者,这是服务产品长期存在“价高质差”的重要原因,由此明显抑制着服务品消费的快速增长。服务业产品的特点是可以重复使用,因此,以需求为导向,创造更多的“物美价廉”的服务产品就能激发大众重复消费的信心,不断地释放服务需求的潜能。增加服务产品需求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对内开放。这在公共或垄断性的服务业和其他一些政府管制较强的服务业上尤其显得紧迫。减少管制、降低公共或垄断性服务业的准入门槛,通过引进更多的竞争者,增加有效供给,是创造和扩大服务业需求的重要措施。第三,通过产业政策及宏观经济政策,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通过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窗口指导”等,坚决制止各地不顾资源承受力和经济的承受力,上一些环境污染大、技术水平不高的大项目。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特点是存在内生的“投资冲动症”,在政府职能改革不到位和相关的制度不完善的前提下,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盲目扩大投资,使资源过度使用,经济长期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削弱。因此,要从完善制度和加强宏观调控(制定较严格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强政府监管)两方面抑制投资过度膨胀。

  在创新城市发展模式上,第一,要树立新的规划理念,使城市规划科学合理。要用两大原则指导城市建设规划。一是要以“交通为中心”来规划城市的结构和功能;二是要按“三节约原则”(节约土地、节约投资和节约交通流)来规划和建设城市。第二,重点发展大中城市,走紧凑高效型的城市发展道路。第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人口城市化门槛,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一方面要减少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各种体制障碍和政策歧视,另一方面要避免城市房价过快增长及其他生活支出增加过快,使城市化的成本相对低廉。

  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使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使科技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具有坚实的大众基础。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创新教育体制,大力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政府主要是加强基础科研和教育工作,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研究机构应以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与发展,以及对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的基础性研究与发展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创新贡献。制定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政策,主导国家宏观创新战略,持续地增加对基础、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竞争前沿的创新投入。三是通过完善政策和创新体制,把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引导培育新的消费偏好,建立高效节约的消费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培养适合中国人的新消费偏好。汽车、住房家庭普及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从经济发展的目标来看,并不是要遏制而应顺应这种需求的发展。但消费偏好要作适应于中国资源实际的调整,这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新的制度安排。中国人消费重化工业品应选择轻型化,并使得重化工业发展的轻型化取向,或者讲高档耐用消费品的紧凑化取向,即普及千家万户的是紧凑型的汽车、紧凑型住房,城市结构也是紧凑型的。我们的政策和制度就是要鼓励这样的居民消费偏好的形成。

  加快多方面多层次的体制创新,形成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体制问题。最近几年来,经济发展与体制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来讲,改革明显滞后,现在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当前经济发展对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建立一套规范的、有效率的体制,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而解决。目前,改革的成就仍然停留在低级市场——商品市场上,而非要素市场和高级市场。另外,公共服务、

垄断行业仍普遍存在低效率、低成本的情况,这使得整个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与改革结合在一起,这其中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包括发展观的转变等。

  作者单位: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