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鼓励创新劳动 稳步提高劳动力价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6:20 第一财经日报

  何志成

  有媒体报道,7月初,200辆中国陆风越野车悄然运抵比利时,每辆售价仅为1.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7.19万元),比同类欧洲汽车便宜将近一半。7月9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旭在“中国首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论坛上语出惊人:“中国汽车业将引发全球汽车价格再降30%~40%。”由于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劳动力价值比较的国际化,所以,当中国劳动
力价格仍然大大低于西方国家时,在纺织品风暴、家用电器风暴之后,必有汽车风暴和更迅猛的其他商品风暴。

  但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劳动力价值比较,只会带来全球性的劳动力价值水平被低水平国家拉低吗?这不仅是西方国家政客们所担心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贸易与经济大国,一个奉行和平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国家,我们应该向什么方向思考?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劳动力价值比较成为时代趋势之后,劳动力价值不同所形成的短板效应必然出现。有的人希望中国维持短板现状更长时间,以凸现中国的竞争力;而更多人则希望,中国的短板应该逐步拉成长板,向世界发达国家靠拢,即在提高中国人消费能力的同时,维持相对竞争力优势,又不致让发达国家的劳动者作出太大牺牲。

  更深层的道理是,劳动力价值或成本低意味着什么?在利弊权衡中是利大,还是弊大?

  毫无疑问,在改革开放的27年中,中国是劳动力价格提高比较快的国家。在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中,中国劳动者有了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市场比较的机会,劳动力价值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而这种低价长远来看,对中国和世界来说未必是好事。

  许多地方政府,一直把所谓劳动力成本低当作招商引资的法宝,更有不少企业,把压低劳动力价格当作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的唯一手段。由于压低劳动者工资是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竞争方法,拼命压低劳动力成本成为不少企业的现实。更有甚者,不少地方官员还错误地认为,没有了廉价劳动力就没有了中国产品和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不错,在特定时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能成为竞争力。但这是落后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因为,以低价作支撑,必然长期扭曲劳动力价格,把超额利润给了别人。这样的国际比较虽然表面提高了整个国家的收入水平,但对劳动者收入增加而言是相对增加,绝对减少,即收入增加的部分与其真实的劳动价值贡献增加值比是绝对减少。

  低收入还可能导致低水平竞争和落后生产方式盛行。我们看到,高工资国家虽然工资成本高,却同时具有人才、效率、创新劳动的优势。因此其大部分商品,特别是高附加值的中高档商品,国际竞争力都远超过低工资国家。工资高,消费高,既有利于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和产品,也有利于激励创新劳动。

  实际上,新经济时代是创新劳动引领劳动价值比较的时代。所谓创新劳动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能够创造超额剩余价值,二是创新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有高于市场平均劳动力价格许多倍的定价权。当然,创新是相对的,今天的创新,明天就可能落后,引领者并非领导者,英雄尽显风骚,可能只有几年。然而,正是因为存在领跑与追赶的关系,才导致了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整体提高。所以,从表面上看,好像创新劳动的淘汰率非常快,而真实的结果是,创新劳动带动了高级劳动和一般劳动,使社会平均劳动力价格稳步上扬,大多数劳动者得到了真实的劳动回报,分享了社会进步的成果。

  在新经济时代,投资是跟着创新劳动走的。比如,美国的平均工资比中国高得多,但其每年吸引的外资也比中国高得多。有资料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20年共引进外资3400多亿美元,而美国1999年一年就吸引外资3132亿美元。2000年外商投资中国内地400亿美元,而投资中国香港则达到640亿美元,当今世界对外投资总量的五分之四是流向发达国家。可见,投资追求的是创新劳动或更有利于创新劳动成长的市场环境,而非单纯为低工资而来。

  当今世界,能够保持领先的国家都是劳动力价格稳步提高的国家,劳动力平均成本提高幅度必须保持在通货膨胀率之上,国家的福利进步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这才能够在维持稳定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要走向世界,劳动力价值比较也要走向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鼓励创新,鼓励创新劳动的国际竞争。我们的劳动力价格水平提高要与鼓励创新劳动相结合,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级管理和营销的劳动价值应该引领劳动力市场价格。而单纯的加工贸易,低廉产品,隐含扭曲人力成本的市场环境等等要在发展中逐步退出。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营业部高级经济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劳动力价格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