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敏泽
稳定、高速的经济增长是未来中国经济必然巡行的道路,也是政府宏观政策锁定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锁定经济增长目标情况下,影响消费的分配差距与持续扩大出口取向成为宏观政策面临的困难选择。这也是中国经济亟须破解的结构性难题。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难题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了经济增长模式需求结构的变化。过去依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成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共同作用下带动经济增长。但是,出口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在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已经开始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压力,而依靠投资形成的供给又面临着消费和出口的制约。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生产能力的扩展,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在消费市场上实现销售。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是收入分配。如果分配差距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增加的生产能力将会与增加的消费需求保持同比例的变化;如果分配差距出现趋势性扩大的变化,则会形成生产与消费出现非对称性的变化,即消费的增长速度下降,消费的增加与生产增加相脱离。
中国从市场化改革以来,分配方式已经逐步走向依靠市场配置劳动要素的供求方式。与此同时,原来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公有制向着多元化及私有所有权占有形式快速变化,由此,分配差距也将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消费与生产相背离的趋势也将越来越大。
自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消费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投资率却不断上升。
从表面上看,消费与投资之间呈现出一下一上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着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变化的背后却存在着两个迥然不同的特征:第一,在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阶段的前期(大体在2000年前),不断增加的投资基本能被国内消费所“吸收”,出口居于次要地位;第二,在消费率下降投资率上升阶段的后期,出口与GDP的比例从1978年的4.6%上升到2004年的35.9%,在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总量结构中,出口成为了维系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消除分配差距是政策干预的前提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在工业化过程中,分配差距将出现倒U字形曲线变化的假说。即,随着农业人口的减小,分配差距会出现由小到大的变化,在进入高位区域后保持一段相对平稳时期再逐步下降。我们最近针对中国经济的一项研究结果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中国经济正处在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过程中,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低于60%,并继续减少至40%的阶段。根据二元结构倒U字形曲线的变化,处在这一阶段的分配差距将继续扩大。如果以目前中国每年1%的城市化发展速度计算,那么,在未来近20年内,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分配差距还将处于上升的变化阶段。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也遭遇过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直到20世纪30年代,客观上的人口转移已经基本完成,分配差距进入了倒U字形的顶部,没有再继续扩大,同时,政府增加投资,实施干预政策以弥补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政府不断改善二次分配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与消费差距矛盾。从此以后,西方经济进入了较为均衡的发展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实行宏观干预政策的前提是,分配差距不再继续扩大。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战略规划处副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