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则柯
问:很高兴从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看到你在北京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主持纳什教授的演讲。这么大一个活动,会场外的故事一定很多,能不能在这里给我们说说,让我们也能够更多地分享这份“学术北京”的大餐?——李山(湖南)
答:这次在北京,因为应邀为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主持纳什博士的演讲,和纳什夫妇住在同一个酒店,的确有比较多的机会和他们在一起。你关心论坛以外的活动,我也觉得有些论坛以外的一些故事不见得没有意义。相信你已看过王尔山发表在本报的长篇文章《〈美丽心灵〉以后的纳什》,我很乐意在这里做一些补充。
6月29日,我和尔山首次一起拜访纳什夫妇的当天晚上,这次论坛的主办方在北京饭店旁的贵宾楼设宴欢迎论坛的演讲嘉宾。12位经济学家被安排在主桌,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坐在一起,他们的夫人则被安排在其他几桌,我们这些演讲的主持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也坐在这几桌。晚宴进行得非常紧凑,下午6点正,北京市外办主任宣布晚宴开始,请副市长讲话,过了几分钟我才发现,纳什夫人站在宴会厅一侧,没有入座。原来,她坚持要和丈夫坐在一起。
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主办方也善解人意。主持晚宴的外办主任把原来留给他自己的座位调整到纳什博士旁边,请纳什夫人在那里入座,他自己则坐到原来安排纳什夫人入座的那一席。他诙谐地说,更加明白了美丽心灵。
次日上午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就是纳什博士。为了上台方便,前面一位经济学家讲演的时候,人们已经引导他坐在听众贵宾席头排的左侧。后来,我们发现他东张西望,左右顾盼,原来是想知道这时候夫人坐在哪里。其实她们在贵宾席的座位都是自行选择的,纳什夫人就坐在第3排右侧,但坐姿比较低。这也难怪,因为当时还不是他丈夫演讲。我们把他夫人的位置告诉他以后,纳什博士就平静下来了。这些细节,还真有点和别人不一样。
马丁是最年轻的讲演嘉宾,他的服装很引人注目,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差不多每次出现都穿不同的外套。有趣的是,他还特地做了一件鲜艳的唐装。马丁演讲时,夫人“抢占”了贵宾席第二排的座位,不停地为丈夫拍照和录像。为什么不坐第一排呢?原来马丁夫人早有计算,只有坐在第二排,把照相机和录像机“架”在第一排座位的靠背上,才能保持摄影器材稳定,拍出比较好的照片和录像。
对于演讲嘉宾本人来说,如果说这次活动有什么“不足”的话,主要就是日程太紧。所以,那几天在王府井大街,人们经常看到演讲嘉宾在夫人陪同下,零散地走在大街上,用照相机匆忙地捕捉有趣的镜头。为什么只是在王府井大街容易看到他们呢?因为他们就住在旁边的北京饭店,没有足够的自由时间走远。
6月1日的闭幕晚宴,纳什博士代表演讲嘉宾致词答谢。他说,经济学曾经被称为是沉闷的科学,但是现在在中国,有那么多人对经济学表现兴趣。不料翻译却把它翻译成“倒霉的科学”。这也难怪,因为她不懂经济学。大家都知道,经济学曾经是沉闷的科学,可是一百年来,早已不再沉闷。
(本栏目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王则柯主持,欢迎读者提问,如有问题或反馈意见,请发到gaofeng@21cb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