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链中的老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8:44 21世纪经济报道

  “你知道美特斯邦威么?”剑桥大学制造学院院长麦克·格雷戈里Mike Gregory教授说,“作为一个中国制造业企业,他们做的很不错。”

  格雷戈里教授带队的一个剑桥大学访问团在7月4日到15日对上海、北京和深圳进行访问。在访问期间,将参观包括华为、联想、可口可乐、英特尔、飞利浦、百安居等30家公司,这些企业覆盖了中资、中外合资外资企业,产业也从电子、通讯、汽车零部件跨越到了
零售等行业。

  在记者得到的剑桥访问团此行介绍上,赫然写着:中国,全球供应链上的老虎。虽然记者一再追问这个“老虎”的含义,格雷戈里教授强调:“没有任何隐含的意思,这只说明中国在全球制造产业链里是一个比较强大和重要的角色。”

  作为最早提出“创新源”一说,并于1998年提出,西方制造产业从1995年开始,已经进入了技术与全球化时代的学者,格雷戈里教授对于制造产业的变迁,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有自己的见解。

  7月5日下午,记者在上海波特曼酒店专访了格雷戈里教授。

  低成本优势能否持续

  《21世纪》:刚刚提到关于美特斯邦威,您是如何了解到这个企业的,此行对于很多中国企业的考察主要目的是什么?

  格雷戈里:我们剑桥大学制造学院有一个博士生首先注意到这个中国公司。据了解,这个公司在制造、品牌和销售进行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做的非常不错,因此我们比较感兴趣,希望去看一下,了解这样的企业。

  这次,我们组织了剑桥大学制造学院的一些研究生,有几名博士带队,来中国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和了解。主要是调查中国制造业是如何成为全球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力量的。现在的情况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来惊人的产能和竞争力可能让一些人害怕。但是,对于在制造业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是如何快速的获得这些竞争力,我们比较感兴趣。

  《21世纪》:现在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可能来自于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是否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格雷戈里:现在中国企业的确有低成本优势,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太长。其实有很多中国企业现在已经不是仅仅靠低成本在国际市场上扩张,例如华为就是其中一个,而且这种公司会越来越多。现在有些中国公司开始在投入更多精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而且我认为,现在制造业的竞争,不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更多的是公司和公司之间的竞争。这些公司在不同的国家都有活动,他们希望把全球最好的资源用最佳的方式组合起来。

  《21世纪》: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您认为最主要关注的方面应该在那些地方?

  格雷戈里:未来,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我觉有要三方面是我认为可以更多了解的。第一,除了低成本之外,中国的制造业还有那些方面的优势;第二,中国本土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如何;第三,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潜力到底有多大?这三个方面,是我们觉的重点需要来研究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需要想到的。

  中国在制造产业链中的地位

  《21世纪》:现代制造业产业链是如何分布的,中国在这个产业链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格雷戈里:从整个制造业流程来看,现在已经整合了市场、设计、分销、生产本身、服务等多方面的流程。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在这一价值链上,根据各自的优势获得不同的收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公司都在进行生产方面的投入,而英国公司就不大会在生产领域进行投资的原因。不同的企业应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现商业机会。

  《21世纪》:但是正如您所说,目前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是中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发达国家一些人的担心,对此,您如何来看待?

  格雷戈里:我认为,现在全球的制造业是在一个全球化进程之中。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和优势来做不同的事情。事实上,中国并不能生产所有的产品,同样发达国家也不能。但是有一些组织希望通过一些法律限制来阻碍全球化的进程,这不是好事。

  就我看来,在剑桥就有一些企业有非常好的设计,但那里的生产生本太高,他们需要找中国企业进行生产,成本在现代制造业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欧洲的企业也有收益,也对中国企业带来好处。

  《21世纪》:但是现在的阻力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他们对此非常不满意?

  格雷戈里:这是很正常的。我想,这是竞争导致的。而且即使没有中国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还会有其他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会比这些企业的产品更有竞争力。因此,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对于这些企业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是有好处的。

  《21世纪》:现在更多的人提出了公平贸易,并以此来反对自由贸易,反对全球化的进程,对此您如何来看待?

  格雷戈里:有些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如果从更长的历史时期来看,200年之前,英国只有农业,没有什么制造业,但100年之前,英国建立了非常庞大的全球化制造工业,现在,我们开始在发展其他的产业。

  我认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应只发展一个产业,而是应该学会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中国现在处在发展制造业的阶段。但是,很多中国人都把钱存在银行里,而不是消费。因此,其他国家的企业可以来研究:什么是中国人感兴趣的商品。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21世纪》:但是出于不同种原因,现在欧美对于中国纺织品出口都有一些限制措施,中国的制造企业应该如何来面对这样的现实?

  格雷戈里:对于中国公司来说,鼓励他们到欧洲开设工厂,对他们来说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可以更接近销售市场,更了解客户的需求。我认为限制产品进口是不明智的,而鼓励中国企业进行产业投资,是个比较好的方式。而且我认为,在这方面潜力很大。有不少中国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

  全球化产业链发展趋势

  《21世纪》:除了生产工厂以外,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第二步一般就是设立产品研发中心,这是不是跨国产业链转移的新趋势?

  格雷戈里:是的,很多跨国公司的确在中国建立起了研究中心。但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很多中国公司已经、或者准备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研究中心或设计中心。在那里设立这些机构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更靠近市场,可以更快的了解到市场需要什么。其实,很多欧洲企业到中国来开展业务,设立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并不是为了在中国开展这些业务的成本比较低,而是认为中国市场很大,在中国建立研究中心,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

  《21世纪》:从去年开始,一些中国公司开始收购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在您看来,这些收购是有效的吗?

  格雷戈里:我认为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情。中国的TCL、海尔这样公司,都在向全球化公司发展。而且,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凭借低成本的优势来抢占市场。举格兰仕来说,他们在微波炉市场上份额很大,而且品牌效应也很不错。他们已经拥有了在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经验和能力。

  为什么中国公司开始希望进行收购?我认为他们希望更快的介入全世界市场。因为如果一切都从头开始做,可能需要20年时间,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市场。但是如果已经有一个公司在那里,这个过程就可能缩短——收购就是一个很快的办法。所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可能就是收购。

  《21世纪》:例如东南亚、南美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现在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也是低成本产品,那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应对来自他们的竞争呢?

  格雷戈里:虽然,泰国、马来西亚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也在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他们要跟上中国的步伐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并不可能那么快。再加上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去年中国出口产品中30%已经是电子类的高科技产品了。因此,中国正在更多的向高附加值产品行业发展。

  日本走过的路,可能是中国现在面临比较好的选择之一,通过产业升级,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因为低成本的优势可能不会一直存在,例如现在上海的商务成本随着上海的房价、薪水上涨,就已经提高很多了。

  现代制造业

  《21世纪》:现代制造业的范围是不是已经扩展到更广的范围了?

  格雷戈里:现代制造业,已经不仅仅只是生产,而是包括了管理、制造、科技、经济学等很多领域。我们的学生,他们除了有工程学的背景以外,还要学习上述这些知识。这是对各种关于制造知识的整合,并不仅仅是工程管理那么简单。

  管理一个银行或者一个保险公司,和管理一个全球化的制造链是完全不同的。现在的制造业,已经不仅仅是管理一个工厂,更多的是要管理一个全球化的网络。

  《21世纪》:您提出的创新源说法,是否在制造业全球化的过程中,创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格雷戈里:创新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但是很多人认为创新是发明一种新的东西,或者有什么新的主意。我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管理上的改革、技术上的变化、盈利模式的创造都是一种创新,而且,对制造业来说比发明什么东西更具有创新的作用。

  《21世纪》:在现在制造业全球化的发展中,剑桥大学制造学院主要希望推动的是什么?

  格雷戈里:英国企业百安居在中国很成功,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引入了新的商业模式;而百安居在英国也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中国产品的供应链提供了很多中国的产品。这就是我们最近在研究的,一个公司如何在全球制造业中定位,如何取得他们的竞争优势。了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欧洲企业所能做的事情,就可以更好的促进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我们准备要推出一个3、4周的全球制造课程,就是希望吸引中国的制造业经理去剑桥学习,了解国际化的制造业发展趋势。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