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关心低收入群体增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08:05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七月七日电 (记者 赵江涛)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名誉副主席厉以宁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常委会上指出,在当前中国的低收入群体中,农民占了很大比重,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是缩小社会收入差距的最重要方面。他表示,关心低收入群体增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厉以宁认为,减轻农民负担是必要的,但在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中,农业体制创新和
他说,沿海省份和内地出现了农民自愿建立的新的合作组织,它们或称作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或称作公司、经济联合体。这种新生事物之所以受到农民广泛欢迎,源于它可带来三大好处:一是随着“公司加农户”产业化经营形式的普及,农民在与农业龙头企业打交道时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农民于是自发联合起来,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经受市场经济熏陶的农民不仅要分享生产领域的收益,还希望分享流通领域的利润,不少专业协会拥有自己的车队、仓库、营销员等。三是成为技术创新成果进入农村的中介组织,一些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各式专业协会得到普遍推广。他指出,专业协会的出现是体制创新的产物,浙江一些地方出现用股份制形式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也与体制创新不可分割。 对于城镇低收入者所面临的问题,厉以宁认为他们不能摆脱低收入困境大体有三个原因:一是缺少就业机会,二是缺少适应就业岗位的能力,三是即使就业了,但由于能力有限,无法取得较多的收入。 厉以宁指出,当前应设法增加就业机会,并使低收入者提高适应于现有的核心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城镇的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建设等可以吸引较多的就业人员,在这方面应采取更灵活的方式管理。他认为,就业前政府应当对低收入者进行技术培训,就业后低收入者应继续学习并为自行创业准备条件,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作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针对近期社会讨论热烈的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相差倍数问题,厉以宁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不能只看数字,更要注重收入分配的结构问题。他认为说,更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扩大中间阶层。(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