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诺贝尔奖得主讲坛 > 正文
 

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 14:26 新浪财经

  由启明研究院/上海启明金融管理专修学院发起,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同主办的“2005启明诺贝尔才富论坛”于六月五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与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中外专家就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热点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将持续多久?等待我们的是一个盛世还是一个危机?究竟是什么支持了可持续增长?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先生指出,中国现在的发展模式将
无以为继;就业与增长理论的代表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将目光放在了人力资源发展上;上海市人事局副局长毛大立先生更把人力资源列为第一资源;浙江大学姚先国教授则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之两大怪现状。

  杨建文: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实际上靠的是中国人力加上外国资金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目前还不得不靠这个模式。然而,中国经济总量现在占全球4%,人口占22%,如果人均产出要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则至少要增加5倍。但将去年中国占全球原材料的比例乘上5,可能都要超过100%了。也就意味着我们现在一种增长的方式要改变。

  怎么改?宏观调控是治的是“标”,科教兴国这是治“本”之策。

  费尔普斯:

  中国现在已经向西方开放了,那么中国最理想的抓住机会的手段是什么呢?

  第一种可能性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贸易。在这方面中西方已经产生了一些贸易磨擦。

  第二种可能性是技术转让。当中国技术进步到一定阶段后,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将转向引进先进技术。但问题同样会产生,像是选择引进和整合国外技术的成本,消费者更换喜好和学习的成本等等。

  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我在这里提出第三种可能性,即人力资源的流动。

  我在此提出人力资源发展三个要素。

  第一、劳动者必须从观念上就非常地投身于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应是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其潜力和才能。这意味着工作必须是有意思的,是能够刺激他们积极性的。

  第二、经济本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不仅是企业家、金融家,而是整个经济环境应当是具有创业文化的。

  第三、教育必须要发挥重大作用。要想真正形成一个范围广泛的、深入的创业文化,必须要有相当比例的人受过高等教育,方可有合适的人才管理新公司、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进行技术转型。而消费者也才能积极采用新产品,响应新市场。

  我并不太喜欢“知识经济”这个词,我觉得这个词并不明确。我也不太同意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产出是资本和劳动力的函数,因为这仅是静态地分析了产出的形成。我认为知识在经济中作用更为巨大,正是知识水平的提高,使得大多数人都参与到富有创新精神的经济之中,从而焕发新经济的魅力。

  毛大立:

  我们有一句话:“科技推动经济、人才促进发展、知识改变命运”。掌握知识并能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人才将会成为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因素。我们现在有三个第一的说法。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从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来看,上海大概需要三十万的金融人才,但是我们目前只有十万人不到。上海不是缺少一般性的人才,而是缺少懂得国际通行的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的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

  所以我们提出的是战略,而不是战术。传统的人事的管理往往是从具体的办法、具体的一种操作,可能是从战术层面,我们现在提出要用战略的角度,要把整个人才开发和管理,与这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目标结合起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活动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使我们的目标能够实现。

  姚先国:

  现在我们劳动力市场上有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第一是劳动力产业之间的转移与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不相吻合。国家经济增长是8%,但从1997年到2002年,农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移,几乎是处于停滞状态。第二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逆调现象,一方面民工荒,另一方面大学生却找不到工作。

  我认为,解释这两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看。

  就需求而言,第三产业,尤其现代服务业其实发展并不够快,没有产生出对劳动力的需求。从全国140个城市人才市场传递的信息来看,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普遍是下降的。我们现在仍然主要在靠传统产和工业支撑经济发展,这样需求的劳动力层次就很低。

  另外,这也可以从高等教育本身找到答案。高校这几年出现的扩招导致了过度教育的问题。大学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而如果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甚至找工作都很困难,这将极大地挫伤政府和家庭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热情。

  启明研究院/上海启明金融管理专修学院 供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转载引用请联系:电话021-5037-2633 李艾琦。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可持续发展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