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林毅夫认为通货紧缩难以避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 00:4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 程凯 高春颀

  林毅夫称积极财政政策应该用在农村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大经研中心主任林毅夫近日就宏观经济形势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通货紧缩的因素一直在那里”

  记者:对于宏观经济形势而言,究竟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在2003年初的全国政协会议上,经济学家有两派观点,一个是经济形势大好,一个是经济过热。当时你承认部分过热,但是一直还在强调通缩因素的存在。

  林毅夫:按照宏观经济教科书来讲,2003年经济高速增长、通货稳定,但是我不是套用理论,而是从实际上来看的。我的观点是当时经济已经部分过热,但是一直存在的生产能力的过剩,通缩压力还有。

  经济增长快是因为投资增长快,为什么我认为有问题呢?因为有大部分的物价是在下降的。2003年我说“抑制过热是为了防止过冷”,2004年我写了这样的文章,今年3月份我参加中央座谈会又写了这样的文章,其实通缩压力一直都在。

  尤其是在今年初,零售物价16个产业部门中有10个产业是下降的,而且是在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升情况下,这些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惟一解释就是生产能力过剩。投资虽然慢下来,但是两年来投资过热已经形成了过多的生产能力,所以现在看起来通货紧缩估计很难避免。

  有通货紧缩在所难免的判断。是因为通缩的压力一直在那里存在着。2003年我说抑制过热是为了防止过冷,那么现在这个过热是抑制下来了,实际上其中形成的生产能力已经存在了。当然,如果不抑制的话可能现在还在过热,到明年就会更糟糕了。

  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相当难避免,加上一段时间的过热,通缩的压力就会来了。我认为那么解决通缩的办法还和我以前提的一样。通缩的含义是生产能力过剩,对中国来讲不能说是需求很低,其实需求不足是相对的。

  我们每年的投资需求百分之十几的增长,你能说低嘛?消费需求每年也有百分之七八的增长,但是相对于生产能力来讲的话,它是不够多。因为生产能力还有百分之三四十没有利用。

  “中国式通货紧缩教科书里没有”

  记者:国外教科书里的通货紧缩通常是由于消费降低造成的,但是实际上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一直在稳步增长,中国式的通货紧缩似乎与国外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不同?

  林毅夫:通缩是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的含义是什么?是有一个存量的生产能力没有用,解决通缩的最好办法是释放存量的生产需求。什么叫做存量需求这在教科书里是找不到的,我定义的是说,有需求的愿望,包括投资和消费的需求,也有需求的能力,但是由于体制限制、结构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愿望没有办法实现。

  市场经济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形。只要有支付能力,市场经济中没有一个愿望是不会产生投资或者消费行为的,所以市场的教科书里面没有这样的概念。但是在转型中国家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

  经济分析不是简单套用理论,了解实际状况很重要。有很多理论,比如通货紧缩,国外的通缩大部分是需求下降造成的,但是中国的通货紧缩其实需求没有下降。

  国外的通缩比如日本,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是通货紧缩。1991年它就有很大泡沫,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特别高。发达国家的财富大部分以房地产和股票方式保持,当泡沫很高时大家都觉得很有钱,需求就很多;这样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投资也就会非常多;经济增长也快,所以泡沫就越来越大。

  但是没有不破的泡沫呀?泡沫破灭以后,就造成需求下降;需求下降就造成国内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过剩,投资需求就下降;投资需求下降,就业形势就不好,大家的消费愿望就进一步下降;生产能力进一步过剩,投资需求更加下降,最后经济下降。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十几年都难以走出去。

  中国的需求下降不是实际需求的下降,而是1992年以后连续5年的高投资增长造成了产能扩张的结果。需求变化其实不大,20多年中国平均的消费需求增长是每年7%,所以需求并没有下降。但是,为什么物价水平会下降?需求既然没有下降,主要原因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剩。

  “产能过剩靠释放存量需求来解决”

  记者:中国式的通货紧缩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

  林毅夫:当然是释放存量的需求。90年代时,存在着4种存量需求。两个在投资,两个在消费。投资方面,一是对外资的投资限制,二是对民营经济的投资限制;消费方面,一是城市的存量消费,二是农村的存量消费。

  改革开放20多年积累的消费能力,城市中的一部分人在90年代末按照收入流来说已经进入了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可是因为没有按揭,就没有办法实现消费。

  农村现代消费必需的基础设施跟不上是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农村消费彩电,必须要有电视信号、电力供应;厨房现代化要有上下水道。农村消费受到很大限制,所以我说要在农村推行以改善农村基础设置为主的“新农村运动”。

  现在要解决通缩,我觉得主要还是启动存量需求,前面三项都做了,还有农村一项。对外资和民企的投资限制已经基本放开,房地产和汽车消费已经过热,所以就只剩下农村了。

  记者:房地产和汽车怎么过热了?

  林毅夫:那是企业家们把城市存量消费的一次性释放当成了长期消费增长。这两个市场2003年就过热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存量的一次性释放,很多企业家把这种一次性释放当成了一个长期性的消费增长阶段。

  本来不能做抵押贷款的现在可以做了,就像水库的水一下子流出来,来势凶猛。2003年汽车购买增加了80%多,汽车盈利高,投资就跟上去了;房地产也一样,房地产热销,企业就大量投资。房地产和汽车投资多了,当然建材投资也会过热。

  从企业角度讲他们愿意投资,银行也是愿意放贷。2003年以前银行惜贷,2003年银行体制改革,需要改善呆坏账比例。降低比率的最好方式是“做大分母”,“做大分母”就是贷款给那些大项目。需求和供给方面都有愿望,这就造成了2003年的投资过热。

  “积极财政用在农村杠杆效应更大”

  记者:除了启动农村的存量消费,还有些什么政策性措施用以解决通货紧缩。

  林毅夫:解决通缩,一方面要启动存量需求,二方面要政府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

  在通缩状况下,货币政策作用很小。增发货币或是降低利率作用不大,在通缩状况下,只要借钱要还,产能过剩了就很难找到好项目。通缩状况下降低利率也很难刺激消费,因为利率本来就很低了。而且通缩时大家就业预期差,也不敢大手大脚花钱。因此,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

  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比货币政策更加有用。通缩时通常民间投资比较少,民间投资下降,要维持一定经济增长,需要财政投资来刺激经济。现在关键问题是钱投到哪里去?我们过去投资的都是城市大项目,比如高速公路、大江大河治理。我认为把积极财政政策的钱用在农村可能作用更大。

  因为钱投在城市的杠杆效应非常小,首先是城市里基本上产能过剩的产品都饱和了,无非升级换代,量还是有限。可这些产品在农村还有很大空间,如果投资在农村,解决了农村的供水供电,或者上水下水,马上就有很多消费需求被动员起来。

  其次,城市投资大部分需要机器设备而不是人力,很多机器设备都是直接从国外买来的。在农村的投资项目大部分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可以制造很多就业机会,用的还都是当地产品,创造出很多产品的市场需求。

  所以我相信,如果要动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的资金应该用在农村。这也和构建和谐社会相关。要缩小城乡差距,主要还是要减少农村人口。减少农村人口,必须在城市里发展能够容纳就业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是,我估计到2030年,还是有30%的人口留在农村,要让这5亿多人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生活,必须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通货紧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