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行业专题--石油业 > 正文
 

李勇:政治主导石油价格 博弈新模式呼唤新思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2:17 中国经济时报

  6月15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维也纳举行第136次部长级特别会议,决定从7月1日起,将该组织原油日产限额增加50万桶,以解决日益飙升的油价问题。但是,当日纽约和伦敦两大石油交易所的石油价格不降反升,随后石油价格仍然保持着上涨的态势。终于,在6月23日,纽约石油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盘中价一度摸高至每桶60.05美元,历史上首度突破60美元的心理大关。

  传统的经济因素结合地缘政治因素的分析模式显然已经无法对这一反常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石油博弈已经发生了模式转变。经济因素不再成为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种种迹象表明,政治因素已经在主导着石油价格的潮起潮落,传统的经济因素已经降为一种从属的影响因素。

  毋庸置疑,石油首先是作为一种能源产品登上历史舞台。石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使石油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战略物资,石油又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产品,随着形势的发展,石油作为政治产品的性质和地位不断得到强化。也许结合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石油价格的波动,更准确地把握当前石油博弈的模式之变。

  作为一种能源产品,石油的价格显然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小布什2001年11月13日指示将石油战略储备增加到7亿桶,这一决定导致每桶油价从21.67美元上涨到55.33美元。此前,在1991年海湾战争的第一天,老布什只是说了要用尽石油战略储备,结果油价应声而落。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局长盖伊·卡鲁索指出,从1991年到1999年世界石油需求按年平均计算,日需求量增加了100万桶,但在2004年,日需求量出人意料地增加了270万桶。另外,炼油能力的不足也加剧了石油产品的供求关系的紧张。例如,2004年,炼油能力日增长量只有70万桶,2005年,到目前为止,炼油能力日增长量也仅为100万桶。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模式,美国得克萨斯州银行家马修·西蒙斯估计油价每桶将涨到182美元,摩根士丹利公司的道格拉斯·特雷森在一份报告中预测石油价格将维持在每桶85美元。

  石油还是一种金融产品,投机因素也在影响着石油价格。当前,“黑金买卖”主要在两个市场上进行:纽约石油交易所和标明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的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这两个交易所属于美英两国的银行与石油业巨头。那里随地缘政治动荡而进行着大量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埃克森—美孚公司去年获利250亿美元。对冲基金和其他交易商的投机性购买更加剧了油价涨势。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由贸易集团总裁詹姆斯·科迪埃说:“解释石油市场这种跌后复涨的惟一途径就是基金购买。它们正在加剧市场价格走高,而产油国则袖手旁观,满脸堆笑。”基于这种理解,摩根士丹利的谢国忠指出,在这轮周期中,油市一直是最具投机性的,目前的油价是最后的疯狂,油市可能崩溃。

  把石油作为一种能源产品、金融产品,从经济因素的角度来解读石油价格的变动,从表面上看,似乎很有说服力。但是却无法说明为什么在当前高油价的情况下,石油业巨头们对开发新油田、增加开采量以及提高炼油能力不感兴趣,而在1980年代,油价维持在每桶7—8美元的时候,却在不断地增加石油开采、提高炼油能力。这表明,还有一种因素在更高的战略层次上主导着石油价格的波动。这就是政治因素。

  当前,石油更主要的是一种政治产品。1973年由中东国家主导的“石油危机”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石油作为政治产品的重要战略价值。而今年5月25日开通的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石油管道(BTC),则把石油是政治产品诠释得淋漓尽致。从政治角度看,BTC是笔大买卖。它是美国把高加索地区和中亚地区从俄罗斯手里夺走以及绕开伊朗油气路线这一总体战略的关键性组成部分。此外,共同能源利益已经成为美国介入高加索、中亚事务的充分理由。美国已经在计划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成立一个类似北约分支机构的军事联盟。从经济角度看,BTC毫无经济意义可言。美国放弃现有的连接里海和黑海的管道不用,投资40亿美元建设新管道。运用老管道输油费用是每吨2.67美元,而新管道的费用则高达每吨18美元。由此可见,美国一手促成的BTC是一个彻底的政治工程,显然无法用经济模式进行分析解释。

  把石油作为政治产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高油价以及未来的油价走势。石油价格是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相一致,并为之服务的。美国当前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其当前的一超独霸的霸权地位。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对其霸权地位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小布什第一任期上台伊始就把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反恐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中心,而美国在反恐战争中需要中国的支持,使得中美关系出现了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所说的“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随着美国反恐战争告一段落,美国认为对其构成战略威胁的,仍是传统的国家,而中国最有可能挑战美国的主宰地位。一时间,美国朝野上下“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种种迹象表明,防止中国挑战美国的主宰地位已经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重中之重。中国当前的发展面临着能源瓶颈,每天需要进口300万桶石油。天价石油可以使中国在原料上耗资巨大,从而最终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进而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受到威胁。因此,目前的高油价是与美国的战略目标相吻合的。

  历史惊人的巧合是,1980年代,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当时的苏联,与目前中国情况不同的是,苏联是资源大国,石油出口对苏联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每桶石油价格低至每桶7—8美元,美国和沙特还在不断增加开发新油田、增加石油开采、提高炼油能力。因为当时美国遏止苏联的大战略要求必须这样做。经济利益必须服从政治目标。历史经验值得注意。

  美国已经具备了在政治层面操纵石油的实力。首先,通过投资,美国和中东在石油产业上已经联为一体。在中东许多大油田、以及炼油厂都有美国公司的股份。高油价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其次,美国控制着世界上主要的主流媒体。通过这些媒体,可以很方便地对石油期货市场施加影响;另外,石油不再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高油价还可以刺激投资。而且,美国实际上是按批发价购买本国石油或加拿大、墨西哥、沙特的石油,而其他国家则要以比较高的零售价来购买石油。对于美国的那些发达国家盟友来说,现在的石油价格尽管造成了一些麻烦,但还不是致命的。

  由此可见,当前的石油博弈模式的实质是:首先由政治因素决定了石油价格在何种价位区间波动,经济因素影响其波动的幅度。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将主导这一博弈模式的运转。因此,在这一新的石油博弈模式中,结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来看,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将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俄罗斯经济仍然低迷,增长乏力,石油价格很有可能在突破每桶60美元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也许正如预测的每桶85美元,100美元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高油价导致俄罗斯经济强劲复苏,而中国经济发展减缓,油价可能出现回落。

  从战略利益出发是政治产品的内在逻辑。在国际政治角逐中,绝对的力量增长永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相对力量的增长才是终极目标。石油作为一种政治产品,正在以其新的博弈模式演绎着国际政治的这一永恒的价值判断。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价格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