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发出警示,国内社会总需求与投资已经出现下滑过快的苗头。
这位在2003年第一个站出来预警中国经济过热的学者,这次含蓄地表达了对经济骤冷苗头的担忧,因为社会总需求不足和投资萎缩正是通货紧缩的重要特征。
他表示,尽管目前社会总供求关系相对均衡,但总需求出现了进一步下滑的迹象。
首先是进口进一步下降,而出口还在以30%的速度增长。另一个是我们不常见到的指标——企业的产成品存货正在高速增长,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大概有22%到25%的高速增长。
樊纲提示,新开工的投资项目数量下降的趋势值得关注。从银行的情况来看,正在研究、筹划的项目数量正在减少,预示下一季度投资增长会进一步放缓。
(樊纲系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梦奎:城市化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
王梦奎近日提出,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把城市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推动力。
他认为,目前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城市化率,全国有182座城市提出要建成“国际大都市”,不少城市规划缺乏特色,甚至造成所谓“建设性破坏”。另一方面,大量因城市建设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没有着落,进城农民不能长期稳定留居的问题也很突出。
对此,需要着重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长期进城务工农民变为城市居民的问题;二是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
(王梦奎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吴敬琏: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日指出,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中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吴敬琏说,服务业和加工业的融合,并以服务业为中心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是先行工业化国家后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整个价值链中,研究、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环节附加价值和盈利率高,中间的加工环节附加价值和盈利率则较低。
他指出,由于服务业是直接同人打交道的,而且高度依赖于经济社会体制,因此在中国这样的市场制度还很不完善的国家,发展服务业很不容易。但是我们只能知难而进,要尽一切努力改善制度环境,使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以便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
(吴敬琏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史蒂芬·罗奇:中国经济可能趋冷
在最近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史蒂芬·罗奇急切地表达他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忧虑,其中一篇文章更被他直接定名为《假如中国变冷》。这一次他在文中强调了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潜在危险。
罗奇认为,过度地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缺憾,而这次的问题正在于这两方面可能同时面临压力。
在罗奇看来,目前出口占中国GDP的36%,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44%,而房地产开发则占固定资产投资总值的20%。他指出,由于面临外部的贸易摩擦,中国的出口动力在今年下半年将显著放缓,而房地产业“降温”措施的出台可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在下半年出现实质性的放慢,最终影响GDP的增加。
事实上,在中国学术界关于经济会否下行的讨论已经展开。几天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就表达了和罗奇相似的观点,认为下个季度中国出口很可能会减少,如果在这时候内需同时受到控制,中国社会的总需求将被拉低,经济由此下行。
专注于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学者赵晓更指出,紧缩过头,回过头来才发现治理通缩远难于治理通胀,这已经成为中国在宏观调控中需要重视的经验教训。
(史蒂芬·罗奇系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