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京:宏观调控见效明显 投资增长未出缓冲期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15:46 《中国投资》 | ||||||||
王元京 尽管宏观调控明显遏制了投资过热的势头,但是投资增长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现阶段投资增长的典型特征仍然处于某种特殊的缓冲期之中,如果马上放开宏观调控的力度,那么投资有可能再步入失控状态。
投资增长尚未达到合理区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应在9%左右,这与改革以来的长期趋势基本吻合。从1979~2003年平均水平看,GDP实际增长率和投资实际增长率分别为9.4%和12.1%,投资率为32%,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为1.29。如果以投资对GDP的增长弹性的长期趋势1.29计算,并考虑价格因素,则适应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适度投资增长率应为14%左右。 至于投资的适度增长空间,笔者倾向于将1992~2003年的平均增速14.9%作为投资增长的下限,因为这一时期的投资增长实效最为显著;而将20%定位于投资增长的上限,这是由投资适当超前于经济的规律决定的。 当前投资增长速度已经逐步接近了合理增长区间,但投资增长尚未达到合理区间。从增量来看,我国投资增长仍处于较高水平,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扩张的冲动仍然较为强烈;从存量来看,在建项目的投资消化任务依然繁重,这就意味着投资反弹的压力相当大,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扩张的闸门尚不能放松。 新的经济不稳定因素已经显现。尽管钢铁等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已经明显降温,但新的不合理重复建设的问题又有所抬头。 近两年在电力、煤炭短缺的背景下,电站建设出现无序重复建设现象。据有关部门预计,2004年,全国在建电站项目总规模超过2.8亿千瓦,其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建设的电站规模超过8000多万千瓦。目前,除北京、海南、西藏三地外,其余28个省区市均有电站分布,电站建设呈无序发展、遍地开花之势。针对目前电站建设“一哄而上”的情况,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清理违规在建和拟建的电站工程。 同时,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业也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失调等问题,对整个投资规模的不稳定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宏观决策的全局来看,应当继续保持投资增长适度的审慎策略。 安全生产与环保投资欠账累累。在投资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热门行业产出扩张的压力很大,设备往往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造成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欠账严重。 据报载,目前国有煤矿安全投入很小,2000~2003年国有煤矿安全累计投入资金仅为124.14亿元,且基本上都是用于最为紧急或不能延缓的安全工程建设、技术改造等方面,历史遗留下来的那些老账基本上都“无暇顾及”。 而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后3年内至少需要投入约518亿元资金才能清欠这些陈年老账。 环保投资同样欠账严重。2004年环保部门取缔关停了6400多家违法排污企业,取缔1.6万家违法矿山开采企业,尤其是关停了30个违反环保法的大型电力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就涉及投资几百亿元。这说明,在加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产能扩张与环境容量之间关系,避免投资高增长伴随“黑色GDP”与环境负效应。 瓶颈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仍较严重。为了缓解煤、电、油、运等瓶颈部门的压力,投资力度已经逐步加大,2005年1~2月,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投资比重和同比增速都比上年同期有了提高,但是由于下游生产能力需求的不断扩张,使上游瓶颈部门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对经济增长制约依然较为严重。 以铁路部门为例,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占全世界的6%,却担负着25%的运输量。经过连续五次的大提速,铁路的潜力已被消耗殆尽,处于超饱和状态。可以说,投资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铁路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瓶颈中的“瓶颈”。1994~2003年的10年中,我国公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7万多公里,但铁路平均每年只增长营业里程1400多公里。铁路建设的严重滞后,是源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过去5年间,我国每年对公路建设上的投资高达3000亿元,而铁路每年不到600亿元。 因此,在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瓶颈部门的投资不足,制约了整个宏观投资总量的生产空间,因此,瓶颈部门投资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作者: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发展战略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