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哈继铭认为区域金融报告应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3日 16:33 金融时报

  记者 韩雪萌

  日前,央行发布中国首份区域金融报告——《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首次对中国区域经济金融运行状况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与展望。这份报告公布之后,社会反响如何?有哪些地方还不甚成熟,值得在下次报告中推敲与修改?读者对报告的哪些部分内容感到实用和满意?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先
生。

  哈继铭首先肯定了《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的价值和意义。他对记者说,通读报告后,明显感到央行的研究方向和分析方式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类似的区域分析报告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央行均有之并为市场所关注。中国是个大国,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参差不齐,《报告》是对已有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一个重要补充。从这个角度讲,央行首次公布的这份区域金融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报告的编写体系和内容,哈继铭提出,作为一份中央银行出台的权威金融报告,区域金融报告除了对经济和金融运行的描述性分析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地根据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总结或归纳所描述现象和事实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意义。这样,读者就更能够理解和把握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

  为了帮助记者对此有个清晰的理解,随后,哈先生举了一个例子以阐述他的观点。

  例如,在谈到区域间通货膨胀的差异时,可以阐述中西部地区通货膨胀率高于沿海地区的原因。他说,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价格差异的缩小是一国或同一货币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规律。这一现象曾发生在美国上一世纪,近年欧元区经济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随着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等)区域间的流动性的加强,在相同的货币政策下欠发达地区的通货膨胀往往高于发达地区,物价水平长远来说趋于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发达地区通货膨胀率较低就不需要实行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区域间的不平衡应该通过其他政策,比如财政政策加以调节,而且应该更多地注重转移支付的平衡作用,而不是区域性税收政策的特殊优惠。

  《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设立了几个专栏,对于《报告》设立专栏这一形式,哈继铭很是赞赏。

  “我特别欣赏《报告》中的专栏,其信息量较大,不愧为对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有力补充。我希望在下期看到以下专栏分析,如出口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近期外资流入的区域性和行业分布,贫富差距分析及其国际比较等”。

  同时,他也对其中《正确认识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这一专栏发表了他的意见。

  “我认为不宜过分强调民间融资的补充作用,而应着重探讨在有大量民间融资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何改善金融‘脱媒’现象,研究民间融资程度与当地投资和生产增长的关系,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如何将民间投资纳入监管。”

  谈到最后,哈继铭建议,区域金融报告中“预测与展望”这个部分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这一章节更多的是定性展望,定量预测甚少。这些预测性分析将可以更多地借助于与分支行的充分沟通,从而提供更多的数据来展示对不同区域宏观经济主要变量的预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哈继铭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