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农-史密斯回答现场提问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1日 11:51 新浪财经 | ||||||||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5月30日-6月1日在京举办。本次论坛通过举办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中心的系列学术讲座和座谈等活动,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我国政府官员、经济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提供一个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和务实对话的平台。下面是弗农-史密斯回答现场提问。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欧阳夏丹:在我们直播过程的很多网民也给我们发来信息,
弗农·史密斯:这既是实验的结果,同时也是个人的推断。我在哈佛读研究生时,也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纺织业在走下滑路,因此他们从新英格兰地区逐渐南移,因为南方的工资更低,成本更低。很多人也担心,因此对此表示反对。所以波士顿地区就用高科学取代纺织业,而且是教育的中心。很多知识型的产业在这里落户。在发展的过程中,纺织业离开了新英格兰地区。而在南方地区纺织业也逐渐离开南部,当然还有企业,绝大部分也迁到其他地方,包括中国和菲律宾等。而在美国南方也开始发展高科技。我们从老的技术逐渐过渡到新的技术可以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我们不应该阻挡这个潮流。在福特发明汽车就使得马车人失业,同时养马的人失业。但是不能组织他们发明汽车,必须要找到很好的方法使过渡期让大家更好地接受。我们要进一步利用新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提问:请问史密斯教授在实验当中是否考虑到文化和政治的因素?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现在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伴随着很多政治和文化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实验结论能够解释这个情景吗?第三个,史密斯教授刚才说“商品不跨过边境战士就会跨过边境”,我想问一下,如果商品跨过边境是不平等的交易,那么战争还会不会跨过边境? 弗农·史密斯:就您第一个问题而言,的确有文化的差异,在实验当中有这个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有这个情况,比如在个体中两个人互相打交道,你会发现在文化上有一些差异,但是在市场当中这种差异会小一些。差不多二十年前,有一些市场的实验中我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我们把它在中国、前苏联都进行了重新的实验,包括在加拿大而且比较他们的结果,实际上这三个案例当中我们找到很多的共同点。所以的确有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大量的共同点,是跨文化的共同点。可以说人生来都愿意进行交换的,这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文化的传统当中,我们走出非洲的时候就已经是这样了,人类在不断迁徙,而且这也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生物特性中。我们也关注动物的演进和研究,包括人类、猴子的研究,他们的小社会,包括他们的互惠的一些活动,他们交换的模式。所以可以说灵长类的动物包括人,我们都有进行交换的偏好,当然我们个人有不同的控制,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正如我在论文中提到的,这种互惠的机制安排和做法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我们很早就可以看到贸易存在的政治,这肯定也会极大帮助一些小的社群和人群存活下来,帮助全球各地的人们不包括南极的人存活下来。 张小济:简单总结一下这节的讲演,史密斯教授从事实验经济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很难把这种实验做介绍。但是从全球化的题目来给我们讲,可以体现他整个思想,就是从一个最古老的人类的最原始的交换开始,到随着制度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专业分工的发展,全球化等等,都是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之所以坚信全球化是和平的字眼,用实验证明人们在为别人做好事,也在为自己做好事。我们再次谢谢史密斯先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