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就业优先应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前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10:01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冰 发自北京 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均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而在这种高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假如把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加进失业率统计,截止到2002年,广义失业率可达到15.7%。
为什么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显性就业?蔡?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树立就业优先原则。 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就业。蔡昉表示,从不同国家比较看,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就业效果是不同的。通过对国债投资于不同行业与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投资额由高到低的行业与就业呈反相关关系,即投资越高的行业吸收就业的能力越小。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被扭曲也是不利于就业的因素,这包括利率被压低、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被扭曲等。 蔡昉认为,要解决当前的就业及失业问题,要加快户籍改革,降低迁移成本;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形成机制;通过调整人口政策延长人口红利。 他强调,就业优先的原则应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前提。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切规章制度,都要以就业优先为原则。如果不符合中国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就业最大化的原则,这样的战略和规划就不应出台。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不会出现投资与就业相悖的不良情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