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索尼协同战略的失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20:35 《新财富》 | ||||||||
近20年来,索尼的经营战略基本上围绕着在软、硬件之间寻求协同效应这一思路。 为了制造一个其他对手无法竞争的电子平台,索尼系软、硬件设计往往具有排他性。 这令其协同不成,反受桎梏。PSP播放机、ATRAC音乐格式被冷落,
硬件优势的丧失,使其2004财政年度利润率仅有1.5%。 在3月底结束的2004财政年度,索尼的全球销售总额为7兆亿日元,然而其营运利润率仅有1.5%,为索尼公司历史上最差,远低于管理层承诺的2007年利润率达到10%的目标。执掌索尼10年之久的出井伸之黯然下台,美国人霍华德·斯丁格成为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外籍掌门人。10年前,索尼的市值是其竞争对手三星电子的5倍,今天则只有三星的一半。 软、硬件发展失据,协同战略失败,可以说是索尼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原因。在业界中,索尼对软、硬件齐头并进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其公司战略即是在两者之间创造协同效应,硬件促销软件,软件促销硬件,滚动发展,占领市场,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家电/内容平台。 索尼的这种执着,源自上世纪80年代在争夺录像磁带主导权上的失败。当时索尼的家用盒式录像带Betamax在性能上优于竞争对手,但由于好莱坞影视录像多用VHS标准,索尼的录像磁带一败涂地。此后索尼大举打入美国软件市场,先买唱片公司,接着入主哥伦比亚电影,最近又组财团收购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米高梅,意图在于控制内容,主导世界制作标准,为其硬件销售提供便利。近20年索尼的经营战略基本上围绕着在软、硬件之间寻求协同效应这一思路,希望由此制造一个其他对手无法竞争甚至参与的电子平台。 然而协同不成,经常反成桎梏。索尼系软、硬件往往具有排他性。其新音乐播放机PSP只能用索尼自己的音乐卡,而音乐卡只适用索尼自己开发的制式。买了PSP的消费者,今后只能一次次地购买昂贵的索尼音乐卡。这是索尼的如意算盘,不过消费者却决定不买索尼的PSP。 其实索尼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为了防止盗版,索尼的音响产品只能收听自己开发的ATRAC制式,而不与MP3制式兼容。MP3音乐文件大量在网上传递、交易,虽然容易成为盗版对象,但是远较ATRAC影响大。索尼自搞一套,既限制了自己音乐的传播,又损害了自己音响产品的销售,等到发现行不通再改时,市场已被别人占领了。 当索尼忙于软、硬件协同时,其在硬件领域的优势开始悄然消失。苹果的iPod已成为今日的Walkman,三星的平面电视已成为世界一哥,CANON和NIKON又杀回了数码照相领域。惟一使索尼挽回一点面子的是它的游戏机Play StationⅡ仍是世界最佳。从2001年起,索尼卖出逾7500万台PSⅡ,支撑着全公司的销售和利润。然而微软的X-box已渐成气候,这是索尼前所未遇的强劲对手。X-box2与其说是游戏机,不如说是游戏机盖子下的一部强大的电脑,几乎可以与所有电脑游戏兼容。谈起协同战略,比尔·盖茨似乎略胜一筹。 今天的索尼执迷于标准、平台,试图用自己在软、硬件上的协同优势,将消费者困在索尼电子迷城中,大赚一把。这个战略至今并不成功。其实,它过去的成功也不是建立在此之上的。索尼历史上有两个极为成功的产品—上世纪70年代末的Walkman和本世纪初的Play Station。这两个产品的共通之处是创新,是理念上的创新和营销上的创新,与软、硬件大包围思路南辕北辙。其实,协同效应是商业运作中经常追求的目标,如果使用得当,既可以开拓新的商业领域,也可以增强竞争能力,还可以节省成本。索尼的问题出在摊子铺得太大、策划似是而非、领导人夸夸其谈。 新掌门人斯丁格上任伊始,已在酝酿绝地大反攻。Play StationⅢ的芯片设计和联动是革命性的,其运算能力据称可与军事电脑、气象电脑媲美。它的诞生可能带来电子游戏领域一场彻底革命。但是,目前它的成本过高,尚无法进行商业开发。Play StationⅢ是斯丁格的一场豪赌。如果不成功,索尼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如果成功,斯丁格认为可以拉动索尼一大批软件和硬件业务。唉,还是那个软、硬件齐头并进。也许这位威尔士出生的美国人在索尼的时间太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