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货币条件宽松是当前经济过热根本原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 11:16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央行刚刚公布的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贷款增长继续放缓,M2增速略微提高,“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持续。著名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货币条件宽松是当前经济过热根本原因。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1%,比3月末提高了0.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继续下滑,同比增长12.5%,比3月末降低了0.5个百分点。自年初以来,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不断
他指出,商业银行风险意识的增强以及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约束下所产生的“慎贷”行为是贷款增速持续下滑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海外资金的流入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额外的资金来源。例如,在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和销售领域,一些海外热钱经过各种包装之后流入国内房地产市场,通过股权融资、产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等方式参与国内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这种不通过银行信贷发放体系的融资方式的出现及发展也是当前“宽货币、紧信贷”局面的另一原因。 近中期来说,商业银行“慎贷”的行为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海外资金的流入也未见有明显的放缓。“宽货币,紧信贷”的局面仍将维持。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常常通过货币信贷增速的高低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政策条件。这种理解不仅过于狭隘,而且存在偏差,并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误判和错误的货币政策。 中国货币政策条件指数近期的变化说明当前货币政策条件比总量指标所示的要宽松。货币总量指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均具有统计显著性。具体来说,在其余条件相等的情况下,M2实际余额上升1%将使GDP水平提高0.51%,实际利汇率下降100个基点将使GDP在两个季度内上升0.5%,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0%将使GDP在随后两年内上升2%。 值得注意的是,除货币数量指标外,在货币政策条件指数中加入利率和汇率变量均影响经济增长。这说明货币政策条件不能仅由货币供应或者贷款余额等货币总量指标的增长来衡量。近期我国货币政策条件指数的增长速度快于货币总量指标,说明在货币与信贷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条件持续宽放。货币总量对增长的作用是即时的,而利率和汇率的作用则分别存在2个季度和4至8个季度的时滞。这说明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与源自于2004年实际利率的下降和人民币有效汇率跟随美元出现的贬值有关。过于宽松的货币条件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快和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在2003年开始加速,并在2004年中期达到5.3%的最高点。另一方面,基准利率仅在2004年10月小幅提高了27个基点。因此,实际利率大幅下降,一年期实际存款利率持续为负。按贸易额加权的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自2002年2月以来已贬值28%。由于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固定,同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下跌了14%。负实际利率促使居民将存款从银行体系转移到民间金融市场,而无法从银行贷款的企业也从民间金融市场获取资金。因此,更多的资金循环在银行体系之外。 同样,人民币汇率跟随美元的下跌增强了人民币最终升值的预期并导致大量资本流入。在其他货币投机工具缺乏的情况下,流入的外资大部分进入了房地产市场。由此可见,为国内投资和生产活动提供融资的渠道不仅限于银行体系。由此导致的金融“脱媒”现象可以解释近来银行信贷增长速度与投资增长和工业生产速度大相径庭的现象的偏离。 因此,虽然4月份货币信贷的总量指标仍呈下滑的趋势,即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继续下滑0.5个百分点至12.5%,M2的增速仅比3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4.1%,但当前的货币条件仍比总量指标所示的要宽松,经济依然有持续过热的风险。 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首先,目前货币与信贷增长速度的下降并不一定带来投资与生产扩张的放缓。 第二,加息和货币升值有助于仍然过热的经济的降温。 第三,由于升息的时滞短于汇率政策,适度的加息应当在人民币升值之前进行。(哈继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