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本关于幸运的小册子能够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35种语言风靡全球68个国家?记者通过越洋电话专访了《GOOD LUCK:让幸运来敲门》的两位作者,他们畅谈了研究和发现“幸运”对当今企业经营和个人管理的重要性
本报记者 翟志琳
寓言是跨越年龄最好的表达方法
《财经时报》:两位是经济学者,却选择一个很难用经济理论陈述的主题“幸运”,并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当初是基于什么考虑?
费尔南多:我们两人学的是经济,而经济学家总是在寻求控制外部因素,例如竞争、环境、人口变项等等,而幸运在一般人眼中也是个外部因素,只不过很少人对此进行学术研究。然而我们常提到幸运,许多人会用幸运形容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人的崛起与成功,这当中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引起我们产生兴趣的地方。
亚历克斯:我们的研究进行了3年,我们以质化调查的方式,访问了800多人,其中包含各个阶层、领域与性别,当中有70%是企业人士。
主要是问他们:“你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吗?为什么?”有趣的是,从我们的调查,竟然只有比10%多一些的人自认为是幸运的。
我们再个别对这一百多个人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深度访谈,从中发现,幸运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其实是有一些共同的法则的。
至于为何用寓言的形式表现,是因为我们感觉寓言是沟通这个主题最好的形式,因为我们研究结果发现幸运跟态度有很深的关系。而说故事的方式是最能够说服人改变他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认为这个议题在现在很重要,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思想,寓言是跨越年龄最好的表达方法。
生命态度决定幸运
《财经时报》:那么这些幸运的人,有什么共通点呢?
亚历克斯: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幸运至今没有公式”,但爱因斯坦并没有说,幸运是无法发掘的。事实上,我们发现这10%人的确有许多共通点,尤其是在他们的态度上。归纳来说,幸运儿有六项共通的特质:相信自己、坚持、从错误中学习、合作、责任感、接受变化的弹性。
幸运总是被定义成某种人无法控制的事情,但我们的访谈发现,对于自己、对于别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发掘幸运。有句话说“眼见为凭”,看到了才能相信,但我要改一下这句话,从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相信了,所以看到”;无论是经营事业或者是追求人生目标,我们研究中的那些幸运者都有个特质,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好的事情,相信自己总是能够有机会碰到好的人、好的机会、好的团队,而在他们人生的经历中,也常常出现“一件好事引来另一件好事”的历程。
费尔南多:我发现这些幸运者,他们都是非常负责任的人,如果公司出了状况,他们第一个会问的是“我做了什么事情?”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体系或制度的受害者。他们不会固执,通常是心胸很开放的人,而且这些人多半不会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但是他们也都认为即便在最困难的状况,自己还是可以改变或创造一些环境,即使是很小的改变。弹性很大是他们的特质之一。
有趣的是,幸运者在其人生的早年阶段,跟其他人并没有两样,但通常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或数个转折,在这些转折中,他们就凸显出来了。他们也可能是生了一场很重的病,或者事业上遇见倒闭这样的大挫败,但是他们熬过这一关,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是可以去改变或转变自己的命运的。可以说,每通过一个困难的关卡,他们内在的力量都更增强,也反过来让他们能常常化险为夷,甚至变成好机会。
接受改变是一种机会而不是风险
《财经时报》:你们谈了很多幸运者的特质,但究竟幸运在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发生的关键是什么?
费尔南多:幸运常常来自一个环境的改变或创造。但要能有环境的改变,你自己要首先能够接受改变是一种机会而不是风险。
如果一个人心里深层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创造新的事情,他们通常也不可能创造幸运的环境。另一个关键是,你不爱自己,就不可能有幸运。因为如果你不爱自己,你无法信赖自己;无法信赖自己,你就无法信任别人。
我们看到这些幸运儿,对自己、对别人通常都有非常正面的态度;他们不会想要控制一切,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信赖自己,认为这部分是可以控制的。他们把人视为一个主体,而不是帮助他来达到目的的工具。我们访谈中发现一家公司的老板或主管,能不能有长远的成功,关键通常在于他们爱不爱自己、爱不爱别人。常把人看成是一种工具的人不会长远拥有幸运。
亚历克斯:不过,热爱生命是需要练习的。你要拥有幸运,需要有意识督促自己去爱、去尊重自己和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