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经典就是经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 16:51 《财经时报》

  当代的博弈论,当代的经济学,实质上也只不过在为这些经典文献做着注释。我们正是在咀嚼这些经典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出不同的味道

  梁捷

  大师才能书写经典,一般来说,有两种形式。就说80多年前吧,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
威来到中国,四处游历竟在中国呆了两年多,发表了不下200场的演讲。杜威的演讲,话题涉及政治、哲学、社会、教育,无所不包,后人将他的演讲整理成文,“杜威五大演讲”卖得极火,可谓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同一时期,印度诗人泰戈尔也来到中国,不过他只呆了个把月,也没做几场演讲,即便演讲也只空谈些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可是,他的演讲同样激起极大反响,赞同也好批评也罢,学者们三句就不离泰戈尔。他的几篇演讲也成了经典。

  今年,法国经济学界的明星,博弈论大师梯若尔(Tirole)来中国了,他年纪轻轻却已经著作等身。他的关于博弈论、产业组织、公司金融、行为心理等多个领域的专著都是经济学子手中的圣经,真正的经典。现在,他亲自来武汉大学开坛授课,听者云集,堪称盛事。这种盛况让我们回想起几年前美国博弈论大师纳什(Nash)来中国的情形。同样是大师,纳什可从来没写过专著,只在读书期间写过几页笔记,可就是这几页笔记开创了经济学研究的新纪元。

  纳什有一篇笔记叫做“n人博弈的均衡点”,只有400来字,一页左右的篇幅。后来,大家管这篇笔记里提出的思想叫“纳什均衡”,这是当代博弈论的基石。这篇文章一点都不复杂,也不用高深的数学,但准确、精炼,无一字可移。一个经济学教授曾跟我说,他读纳什这篇英文笔记不下数十遍,觉得字字珠玑,无论思想还是用词都无可挑剔。他常常回味纳什的用词,觉得余味无穷,很多寓意我们还没能完全领会。所以他教学生博弈论这门课,有一个考试要求,就是背诵纳什的这篇经典论文。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纳什等三个人,主题自然是博弈论。纳什凭这篇开山之作获得诺贝尔奖当之无愧。但是,这只是一半。纳什的这篇“n人博弈的均衡点”开辟的思路现在被称为“非合作博弈”,这也是现在运用最广,研究最深入的一个方向。梯若尔的名著《博弈论》就是全面总结非合作博弈的里程碑。但是,很多学者在表面上的欣欣向荣后面,看出了潜在的危机。非合作博弈无法运用到超越个人的“联盟”问题上。

  这时候,大家才想起,纳什当年不仅写过“n人博弈的均衡点”,就在同一个时期,他还写了一篇“讨价还价问题”。这篇笔记比前者稍微长一些,但也不过三四页。同样地,纳什不需要复杂的数学,简单地给出了一个解决“联盟”的方案,那就是“讨价还价”。现在,大家把这个方向称为“合作博弈”,而“纳什讨价还价”也就成为合作博弈的最基本研究方法。从这一点看,瑞典的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欠纳什一个奖呢。

  博弈论绝不是虚无飘渺,不切实际的。比如说,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创了“新政治哲学”,成为“要么在《正义论》框架下工作,要么说明为什么不这么做”的经典。可是,什么是正义?如何分配才是正义?这个问题,正是由博弈论专家作出了突破性贡献。纳什的“讨价还价”方法给出了研究“正义”的标准化手段,也就是通过社会中所有人自愿的“讨价还价”,最终可能达到“正义”;夏普利的论文“n人博弈的值”则用数学方法公理化了“正义”的概念,即回答了“什么样的结果能被称之为正义”这个难题;而德布鲁和斯卡夫的“关于经济核的极限定理”则说明了“正义”的范畴,通过纳什的“讨价还价”,经济收入的分配必然会趋向一个极小的区域,使得每个人刚好得到他们贡献给社会的份额。这一系列工作,都直接影响到社会科学的根基,这才是真正的经典。

  而且,经典的特征正在于它的持久的生命力。这些博弈论的经典论文,笔记并不以复杂的数学、骇人的模型来标榜自身。在他们平实的语句背后,透出的是深邃的思想。正如怀特海说的那样,“全部西方哲学史不过是为柏拉图哲学做注释”。而当代的博弈论,当代的经济学,实质上也只不过在为这些经典文献做着注释。我们正是在咀嚼这些经典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出不同的味道。

  所以说,经典就是经典。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