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我国宏观调控的特点--货币政策的不适用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3日 14:03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小民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起着关键作用。但从现实来看,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比较有限。1997年当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时,央行曾经八次降息,但作用甚微,还是靠增加政府投资才刺激了经济。2004年我国经济过热时,首先采用的是行政手段,而不是加息这种货币政策,到年底才加息2.7%,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近期住房贷款
利率上调0.28%,对抑制房价上升的作用也不明显。

  货币政策行动迟缓也说明它不是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首选工具。货币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不适用性还在于我国转型经济的特点。

  货币政策的作用

  我们这里所分析的是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即一般所说的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这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量影响利率,利率影响投资,投资影响总需求和经济。这种货币政策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投资变动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例如,利率下降了1%,投资增加了0.5%,则投资的利率弹性为-0.5;反之,投资增加了2%,则投资的利率弹性为-2。由于这两者是负相关关系,我们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投资的利率弹性,如前一种情况称为投资的利率弹性为0.5,后一种情况称为2。投资的利率弹性小于1,属于投资缺乏弹性,即利率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小;投资的利率弹性大于1,属于投资富有弹性,即利率变动引起的投资变动大。由此可以看出,投资的利率弹性越大,利率变动所引起的投资变动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投资的利率弹性就是个人与企业投资者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即个人和企业对货币政策的配合程度。这种配合不能是政府规定的,完全取决于个人和企业的自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以收入或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做出独立决策,受“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所以,不用政府命令,个人和企业也会自动配合,或者说,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利率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以及个人购买住房投资,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货币政策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中国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利率对投资的影响是有限的,投资的利率弹性相当低。先来看企业,国企不能独立作出决策,其投资决策主要取决于政府的需要,而不是利率水平。国企的经营目标并不完全是利润最大化,还包括产量增加、就业状况和其他因素,利率在决策中起的作用微不足道。此外,国企欠债的情况相当严重,在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中,70%以上来自国企和政府贷款,其中国企又是主要的。在一些国企领导人看来,国企是国家的,国有银行也是国家的,所以,把贷款看作是资金从一个口袋划拨到另一个口袋,借钱时就没打算还钱。这时利率再高又有什么用呢?记得去年底利率上调2.7%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说,一些国企借钱时就没想还钱,别说利率上调2.7%,就是上调27%,又有什么用呢?这话作为对货币政策的评论的确是一针见血的。

  民企是可以独立决策的,也要受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但是,它们的投资利率弹性也并不大,或者说,利率高低对它们的投资决策影响也极为有限。这就因为民企很难从国有银行得到贷款。民企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自有资金,利润的再投资和地下金融(在温州、福建地下金融相当活跃),来自国有或股份制银行的资金占的比例并不高。在这种格局下,利率调节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就相当有限,货币政策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

  决定我国宏观状况的还有另外两部分。一是政府直接投资,二是居民购买住房(这部分应该属于投资)和汽车(这部分应该属于消费)。政府直接投资可以说完全与利率无关,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自己的能力,大量投资于城市改造等公共工程,被称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或“面子工程”。用于这些工程的贷款,根本不考虑利率,何况往往是这届政府借钱,以后的政府还钱。不过,银行也没办法,利率再高又有什么用?就居民用于买住房和汽车的贷款而言,尽管要考虑利率,但利率的作用也并不明显。当住房价格的上升远远高于利率的上升时,利率的作用极为有限。当汽车价格一路下跌时,利率也并不是作为购买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货币政策在现实中作用有限还受我们利率水平的影响。这些年我国的总体利率水平极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已是负数。这就使利率处于对经济几乎不发生作用的凯恩斯陷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2.7%的利率上调并不能使实际利率变为正数,要抑制经济过热,由何谈起?我不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有多大作用,但仍主张继续提高利率,至少要使实际利率为正。

  财政政策是非市场的,货币政策的作用有限,这就不得不借助于行政手段了。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分析这个问题。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