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西班牙经济学家谈幸运学:改变是一种机会(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3日 12:15 人民网

西班牙经济学家谈幸运学:改变是一种机会(图)

费尔南多·特里埃斯·德·贝斯

西班牙经济学家谈幸运学:改变是一种机会(图)

亚历克斯·罗维拉

  ·受访人:亚历克斯·罗维拉   费尔南多·特里埃斯·德·贝斯(西班牙经济学家)

  ·对于“幸运”问题,你的态度是什么?

  ·为何两位经济学者要写书诠释一个如此抽象而难量化的题目?

  ·为何一本关于幸运的小册子能够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以35种语言风靡全球68个国家?

  近日,国内媒体联合越洋专访了《GOODLUCK:让幸运来敲门》(辽海出版社出版)的两位作者,畅谈了研究和发现的“幸运”这件事对当今企业经营和个人管理的重要性。你相信企业要创造幸运与成功,跟爱人的能力有关吗?以下是专访纪要,摘选如下,以飨读者:

  用说故事的形式解读幸运和成功的关联

  问(以下简称问):为什么两位经济学者,选择一个很难用经济理论陈述的主题“幸运”,而且用寓言故事的形式来呈现?

  费尔南多答(以下简称费):我们两人学的是经济,而经济学家总是寻求控制外部因素,例如竞争、环境、人口变项等等,而幸运在一般人眼中也是个外部因素,只不过很少人对此进行学术研究。然而我们常提到幸运,许多人会用幸运形容一家企业或者一个人的崛起与成功,这当中的关系是什么?这是引起我们产生兴趣的地方。

  亚历克斯答(以下简称亚):我们的研究进行了三年,我们以质化调查的方式,访问了八百多个人,其中包含各个阶层、领域与性别,当中有70%是企业人士。主要是问他们:“你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吗?为什么?”有趣的是,从我们的调查,竟然只有比10%多一些的人(大约一百多人)自认为是幸运的。我们再个别对这一百多个人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深度访谈,从中我们发现,幸运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其实是有一些共同的法则的。至于为何用寓言的形式表现,是因为我们感觉寓言是沟通这个主题最好的形式,因为我们研究结果发现幸运跟态度有很深的关系。而说故事的方式是最能够说服人改变他的态度。同时我们也认为这个议题在现在很重要,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思想,寓言是跨越年龄最好的表达方法。

  幸运儿的六项共同的特质

  问:研究中那些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他们有什么共通点?

  亚:我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幸运至今没有公式”,但爱因斯坦并没有说,幸运是无法发掘的。事实上,我们发现这10%人的确有许多共通点,尤其是在他们的态度上。归纳来说,幸运儿有六项共通的特质:相信自己、坚持、从错误中学习、合作、责任感、接受变化的弹性。

  幸运总是被定义成某种人无法控制的事情,但我们的访谈发现,对于自己、对于别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发掘幸运。有句话说“眼见为凭”,看到了才能相信,但我要改一下这句话,从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相信了,所以看到”;无论是经营事业或者是追求人生目标,我们研究中的那些幸运者都有个特质,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出“好”的事情,相信自己总是能够有机会碰到“好”的人、好的机会、好的团队,而在他们人生的经历中,也常常出现“一件好事引来另一件好事”的历程。

  费:我发现这些幸运者,他们都是非常负责任的人,如果公司出了状况,他们第一个会问的是“我做了什么事情?”他们不会认为自己是体系或制度的受害者。他们不会固执,通常是心胸很开放的人,而且这些人多半不会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一切,但是他们也都认为即便在最困难的状况,自己还是可以改变或创造一些环境,即使是很小的改变。弹性很大是他们的特质之一。

  有趣的是,幸运者在其人生的早年阶段,跟其他人并没有两样,但通常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或数个转折,在这些转折中,他们就凸现出来了。他们也可能是生了一场很重病,或者事业上遇见倒闭这样的大挫败,但是他们熬过这一关,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开始转变,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是可以去改变或转变自己的命运的。可以说,每通过一个困难的关卡,他们内在的力量都更增强,也反过来让他们能常常化险为夷,甚至变成好机会。

  反过来说,另外那90%的人不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认为命运是不可改变的。他们也常觉得人生很辛苦。另一个特质是大改变对他们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他们觉得错误(不管是自己或别人的错误)是人生中很大的问题,所以很怕犯错。而幸运的人却通常认为错误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获得幸运的关键 接受改变是一种机会而不是风险

  问:你们谈了很多幸运者的特质,但究竟幸运在一个人或一家企业发生的关键是什么?

  费:幸运常常来自一个环境的改变或创造。但要能有环境的改变,你自己要先能够接受改变是一种机会而不是风险。

  如果一个人心里深层并不认为自己可以创造新的事情,他们通常也不可能创造幸运的环境。另一个关键是,你不爱自己,就不可能有幸运。因为如果你不爱自己,你无法信赖自己;无法信赖自己,你就无法信任别人。

  我们看到这些幸运儿,对自己、对别人通常都有非常正面的态度;他们不会想要控制一切,这是不可能的,但他们信赖自己,认为这部分是可以控制的。他们把人视为一个主体,而不是帮助他来达到目的的工具。我们访谈中发现一家公司的老板或主管,能不能有长远的成功,关键通常在于他们爱不爱自己、爱不爱别人。常把人看成是一种工具的人不会长远拥有幸运。

  亚:不过,热爱生命是需要练习的。你要拥有幸运,需要有意识督促自己去爱、去尊重自己和别人。

  未来的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懂得“心理经济学”

  问:这样的答案听起来有点哲学意味,但究竟探讨幸运这个议题,对今日的企业或企业主管有什么重要意义?

  亚:因为经济的法则在改变,而着重内心态度的议题,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学里面,财富的来源一般被定义为货品、资产等等可以销售的东西。但这样的定义目前已经太过狭隘,事实上,一家企业团队的合作力量、创意的程度等等,都可以被认为是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在许多公司,管理的思维是:“事物”是投资,“人”则是成本;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点,因为以后“事物”才是成本,“人”才是投资。

  在未来,知识因为全球化流通的关系,已经很难再是一家企业或某个个人独自拥有,这种状况将会出现各种领域。知识或资讯只是成功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未来决胜的关键会在于心里层面的因素——对于员工、对于市场、对于竞争对手的心理掌握多少?

  如何塑造具有创意的公司文化?如何让团队的人主动而非被动的想去成就一件非凡或高标准的事情,这些的关键都在于思维面而非技术。未来是价值胜于一切的时代,但价值却跟态度、心理有绝对的关系。

  我认为“心理经济学”在未来将会越来越重要,心理psychology,在拉丁文的原意,是了解心灵(theunderstandingof soul )。经济学则原意是管理货品,所以心理经济学,就是管理心灵。

  不过想要管理别人的心灵,一个管理者必须要先能管理他自己的心灵。这是为什么我看到未来有许多公司会出现问题,因为他们过度工作、只注重数字的绩效,目光都只放在三个月内可以达到的成绩,但他们却没有花时间管理内心,他们也没有花时间去思索价值的意义,许多管理者甚至不懂得向别人求助,直到公司出了大问题。

  问:从看幸运产生的角度,你们观察到现今企业的哪些现象?

  费:大公司里面常会有一种问题,就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小螺丝钉,对于最终的成败影响不大。而如果每个人都这么认为,这家公司不可能创造好运。

  根据我们的观察,一家公司的决策者或主管里面,如果有一位是有这幸运思维的人,通常会对整个部门或公司的人产生感染力,让他们越来越朝幸运的思维转变,而公司的业绩通常也跟着越来越好。

  追究背后原因,我认为那是因为,一家公司的心理状态,也会显露在他们与客户、消费者、与市场沟通的时侯,而正面的态度也通常会带动另一种正面的反应。像是美体小铺,他们的思维,就是非常典型的幸运企业思维,也因此美体小铺能够从一个女人的小创业,最后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亚:在我的另一本书《内心的罗盘》,我提到,我发现许多公司的管理者花了最多的时间在思考产品与服务上,但如果你问他们:“你一年里面花多少时间在思考自己?想你的生命、家人、计划?”他们大部分人给我的回答竟然是“零”,一分钟都没有!这是很危险的。

  从幸运到成功:随时准备好环境,等待迎接改变

  问:不过正如你们书中所说的,幸运不可能长远不变,那么你们观察到一家企业从获得幸运一直到真正的成功,中间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看大家对于成功的认定是什么。成功这个字在西班牙文是“Exito”,而这个字又起源于拉丁文的“Exitere”,意义是“出路”。所以,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的解释,我认为成功就是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能够不断的从现有的状态,转变到一个更好的新的状态。幸运是接受了一次改变而得到好结果,但从幸运到成功,则是一家企业随时准备好环境,等待迎接改变。

  我自己接触过许多成功的公司,例如英特尔微软雀巢英国石油公司、宾士汽车,我发现他们虽然领域不同,但都有一件事是相同的,就是公司已经随时随地在准备迎接五年、十年,甚至是三十年后的改变。

  问:你们非常强调创造幸运需要迎接改变,但风险呢?当一个人失败,我们往往会说他是太过躁进于改变,没有好好评估风险。

  亚:风险当然要评估,创造幸运不表示当个不用头脑往前冲的笨蛋。不过,如果一个人老是在计算风险,他不可能有幸运。因为质的出现,来自于量的累积。有个最好的例子:你知道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发明了多少东西吗?大约有两万多个发明!而真正有用的大约百个。如果他老是在想:这个发明有用吗?今天我们大概不会有电灯可用。

  费:欧洲一位研究重症病人的权威医生依莉莎白罗斯(ElizabathKublerRoss),接触的患者多半是垂死的人。在她的自传中,她提到她曾问了许多临终病人:“如果你能够再活一次,你最希望自己能够多做什么事情?”其中九成的人回答竟然都是“我会希望多冒一些险,多做一些我一直没勇气做的事情”。许多人都说他们当初是害怕失去某些事情,结果不敢冒险,但生命走到尽头,才发现不敢冒险的心态,才让他们真的失去了许多事情。这些懊悔,应用在企业经营上也一样合用。

  真正的幸运是一种“创造”而非“遇见”的态度

  问:如果你们只能用一个真实生活的例子来诠释这本书中所谈的幸运,你们会举什么故事?

  亚:我还是最想举爱迪生为例。在爱迪生当初发明电灯的历程中,你知道他实验了几次吗?超过一千次!他的助理忍不住问他:“爱迪生先生,你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吗?你已经试了上千次了还没成功。”而你知道爱迪生怎么回答吗?他说:“我才不是个失败的人哩,我现在知道一千多种无法让电灯亮起来的方法。”

  这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可以“创造”幸运,而非“遇见”幸运的态度。

  费:我们都用过便利贴。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发明便利贴胶水的SpencerSilver,从他发明那样黏胶的技术,一直到便利贴出现,中间经过长达十二年;一九六八年他发明黏胶,一九八零年,3M才通过了黏胶产品的市场化。在这十二年中,Silver每年都提出几样应用黏胶技术的产品(诸如广告海报),每一个都杠龟,但他还是不断的与同事研究产品的应用。你说他是幸运吗?是的,便利贴的出现好像来自灵光乍现,但他十二年坚持寻找出路,而又能够有足够的弹性尝试不同的产品。他不是有绝佳运气的人,但他是个幸运者,更创造了一家企业的大幸运。

    资料

  亚历克斯·罗维拉(AlexRovira):毕业于欧洲极负盛名、位于巴塞罗那的ESADE商学院。他不但是西班牙知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教授,更是当今西班牙最顶尖的创新管理学大师。亚历克斯目前是“Salvetti&Llombart”管理顾问公司的合伙人。主要客户包括奔驰、达能、微软、摩根-斯坦利、派拉蒙影业、雀巢、百事可乐、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此外,亚历克斯还是心理学界的知名演说家,在交际分析、策略治疗、系统治疗以及心理戏剧等方面颇有研究。曾经著有《心灵的罗盘》,以及《了解消费者》(与伯纳德·杜波依斯合著)等畅销书籍。

  费尔南多·特里埃斯·德·贝斯(Fernando TriasdeBes):与亚历克斯一样,身兼经济学家、管理学教授、畅销书作者等多重身份,同样精通于企业再造以及消费行为研究。早期曾在数家知名跨国公司担任营销工作。作为“Salvetti&Llombart”管理顾问公司的创办人,每年承接的市场调查和管理咨询案件超过百件。曾与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合著《横向营销》一书,为科特勒指定合作的唯一一位拉丁语系国家的营销大师。

  (《GOOD LUCK:让幸运来敲门》 亚力克斯·罗维拉、费尔南多·特里埃斯(西班牙经济学家)著辽海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定价16·9元)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经济学家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