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4日 07:36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周凯 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陈宪,2002年在《文汇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就业与创业需要观念的转变》的文章,提出“就业的中心思想,应当是创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多以后,他的观点出现在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今年上海市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上海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政府促进就业的重点转到鼓励创业、引导就业上来”。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晓明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将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虑,并提出要用创业促就业,思路清晰,富有创造性,将是200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的一个亮点。 陈宪教授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创新,至少要有这样几种认识:一是更多人创业,才能源源不断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更加市场化,才能使就业之路越走越宽;三是让失业人员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培训提高其能力和素质。 “创业办企业才是解决就业的根本之路。”陈宪认为其中的道理十分简单,“就业岗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他指出,上海现在对“4050”以及其他人群中有创业潜质的人员,重点给予相关培训,并提供相应条件,也是期望通过他们创办小企业,解决更多人就业的问题。“在推进再就业工作中,加强创业精神教育,是一项多么迫切的任务。” 实际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从1998年就正式启动了创业培训工作。 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创业培训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欧美发达国家,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上海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指导下,也引入了创业培训做法,其项目包括入门班、开业班、业主班、融资班等。 创业培训实现了就业倍增效应。记者了解到,在首期班127名学员中有91名学员成功开业,开业率高达71.6%,新创造就业岗位969个,平均每位学员创造10.6个就业岗位,实现了“一个人创业带动一批人就业”的培训目标。 毕业于上海科大的吴缨原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资深高级白领,2003年,她毅然放弃了高薪职位,决定自己创业。2003年7月,以吴缨为负责人的七宝洁皇保洁服务社正式成立。2004年初,“洁皇保洁”项目经过评估成为上海市微小型创业项目。如今“洁皇保洁”是一个全国发展的加盟团队,现已有5家分店,员工40多人,其中上海失业人员15人,创业者成功率达100%。 上海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完善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政策,培育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在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助,为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朱晓明的评价是“这些措施很实在”,他认为,要积极从法律规范上保障“创业促就业”的落实,同时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创业带头人更多支持。 曾在日本留学5年的王雷,看好国内保洁市场,2001年4月创办了“常帮雷鑫清洁服务社”。他借助政府扶持小企业实施担保贷款的机会,贷款25万元,购置了包括美国庄臣公司地毯清洗机在内的高新设备。当年不起眼的服务社,2004年4月转制为大雷鑫清洁有限公司,现拥有160多名员工,安置失业、协保人员120人,营业额比创业初期翻了100倍,已突破250万元。3年来,为117名特困人员解决了就业岗位,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工会再就业基地示范点”。 据统计,2004年上海市小额贷款担保额新增7700万元,相当于前3年的总和,累计已达到1.4亿元。创业培训累计达到6.2万人次,开业成功率超过60%。在16个区县陆续建立了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分团,市区两级600多名专家志愿者累计提供开业指导服务4.1万人次。 而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正是以“促进开业带动就业”,担负着扶持非正规劳动组织的发展、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开业贷款担保与贴息支持、开发4050项目、开业指导专家咨询、开业信息服务等六大功能。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表示,2005年上海市将继续优化微小型企业的创业环境。在创业条件改善上,将做大贷款担保规模,切实缓解开业者“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开发创业园区,有效缓解开业者“场地缺”的问题;通过建立以实训为核心的创业培训机制,建立人本化的培训模式,努力解决部分开业者“能力弱”的问题。 在创业氛围渲染上,则通过探索构建“网上创业”平台,重点扶持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知识群体创业,积极宣传他们开业的成功案例,带动更多的人自主创业。 在创业模式运作上,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培训和专家指导,充分发挥非正规劳动组织在创立微小型企业上的孵化作用。 陈宪认为,政府对解决就业问题是有所作为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公益性岗位,提高劳动力流动的便利性,宣传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培训等,都在政府职能之列。 但他同时指出,现在不少人从供给方面考虑就业问题较多,实际上有必要多从需求方面看就业问题。也就是说,要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发展了,就自然能产生大量就业岗位,为有效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