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萧灼基:中国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成了反晴雨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13:3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名片

  萧灼基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研究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产权制度、金融证券、涉外经济等。

  重要观点: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商品经济是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方式

  长期稳定物价的方针弊多利少,物价体系改革应把计划价格转变为市场价格,固定价格转变为浮动价格,行政机关集中定价转变为商品生产者自主定价

  印象

  一个经济学家的责任感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常委、北大经济学博导——采访前,萧灼基的名字连着一串闪亮的头衔,明星式地存于记者印象中。

  敢说话的人、会说话的人、勤于思考中国经济命运的人———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后,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学者形象刻入记者脑海。

  昨(30)日,萧灼基作客本报,并接受记者专访。把脉股市前途、国企改革,探问非公有制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民生,妙语连珠,深入浅出。

  毫不回避问题,“股市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成了‘反晴雨表’”,“国企改革的速度不够快”。点拨切中肯綮,“要积极引进外资设立合资券商”,“必须为改革设立明确的时间表”。充满乐观与自信,“今后文化产业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我不相信中国股市会永远低迷”。

  从美国谈到前苏联,从解放战争说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烈的责任感扑面而来。萧灼基呼吁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科学,“中国股市上很多豪言壮语是我讲的,我风光过,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我对股民检讨说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了解不够……”坦率的语言赢得满堂掌声。

  采访临近尾声,萧灼基殷切寄语本报年轻记者:“充满活力、严谨从业、不要炒作、以理服人。”一个学者严肃的治学态度不言自明。

  热点四题

  重新认识房地产市场

  萧灼基认为,目前房价的确过高。过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土地出让价格太高,二是房地产开发商利润太高,三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他认为,解决房地产市场目前价格过高的问题,关键要看政府。政府应降低土地出让费用,减少相关的各种税费。

  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

  萧灼基说,人民币如果升值,商品的美元价格将随人民币升值而提高,外商对华美元投资将随人民币的升值而缩水,进口商品的人民币价格降低,许多商品的价格将发生波动。如果人民币不升值,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会影响出口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积极性等等。同时由于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外资大量涌入,会助长企业的投资冲动。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阶层

  中国目前银行的个人储蓄余额约12万亿元,储蓄总额中的80%为20%的家庭所拥有。萧灼基说,和谐社会应建立在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上。如何扩大这一阶层,他认为主要途径有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知识阶层和专业人士的报酬,鼓励一些专业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条件下从事一定的社会服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工资性收入的税率。萧灼基还说,在保护高收入者合法的高消费的同时,也要对特殊的高消费征收特殊税种。

  四川企业家值得尊敬

  萧灼基说,四川地处西部,与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劣势,但四川企业家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他们在西部首先搞现代化、搞高科技、搞非公有制经济,首先走向国际化,并且经营发展得很好。可以说,四川的高科技企业和沿海地区相比已相差无几。

  国企改革何时到位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交易问题引发诸多争论,国企改革的推进态度稍显谨慎。与同期的农村改革相比,国企改革进度还不够快。最近,萧灼基在多个场合大声疾呼:要为国企改革制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误区:淡化、丑化、异化

  国企改革快了还是慢了?路径是否恰当?萧灼基并不否认国企改革多年来取得重大成果,但他同时指出,当前改革还面临三大问题。

  问题一:淡化。体改委变为体改办,再到发改委下属的体改司,抓改革的力度有所减弱。

  问题二:丑化。社会上一些声音认为市场化就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更有人抨击说改革方案错误。

  问题三:异化。改革的方向应是市场经济,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仍然把过去计划经济的做法当作改革措施。

  “凡是积极主张改革的人,都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澄清和纠正,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改革。”萧灼基说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时间表:1979年———2010年

  作为国企改革理论研究的先行者,萧灼基对改革推进的速度有着独到见解。

  “从1949年到1979年,我们用了30年时间来建立国有企业;从1979年到现在,用了26年时间来进行改革。那么现在怎么样呢?改革尚未成功,同志尚须努力。”因此,设定一个衡量改革到位情况的时间表,在萧灼基看来迫在眉睫。

  要订立这个时间表,他认为必须明确改革的目标,“改革已经成为口头禅,但很多问题还是没有搞清楚。比如,改到什么程度算是到头了?”其次,要把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相结合,“究竟哪些该进哪些该退,怎么进怎么退?”他提出,要明确进与退的具体政策界限,分步骤制定国企改革目标,坚决予以推行。

  萧灼基建议,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也就是到2010年使国企改革基本到位、战略调整基本退够。这个时间表可以顺延,但应该有这样一个计划,让社会、企业、职工心中有数。

  标志:无等级、无官员、无特权

  “国有企业有很多‘红顶’商人啊。企业是部级、副部级、厅级,企业管理者也成了部级、副部级、厅级干部。”对国有企业的“官本位”和政企不分现象,萧灼基摇头叹息。

  他主张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把企业与机关、企业管理人员与官员区分开来。

  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四成多。但萧灼基指出,这些利润的80%来自于一些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在一般竞争性行业,要打破垄断,让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在平等条件下竞争;即使在必须由国有资本主导的少数垄断行业,也要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合理定价,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与实际经营业绩挂钩。

  把必须保留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三无”企业———无等级、无官员、无特权,这就是萧灼基眼里国企改革基本到位的标志。

  最根本的是让股民赚钱

  28日1183点;29日1195点……采访中,萧灼基谈到股市,一串串数字脱口而出。同近年来的宏观经济形势相背离,内地股市持续走低。这令有“萧股市”之称的萧灼基格外关注。

  我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中国经济要发展,股市一定要发展。”

  萧灼基坦言:他在股市上有风光的时候,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我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了解还不够,我要向股民作检讨。”

  萧灼基认为,去年出台的“国九条”非常好,真正体现了国家对股市的关心。他把它称作“积极的股市政策”。

  “我们有三个积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的股市政策。唯独积极的股市政策没起好大作用。”他说,全国现在有70%—80%的股民被套,80%—90%的证券公司亏损。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五个不相适应

  “持续低迷不正常。”萧灼基说,当前股市的反常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国外把股市当作经济晴雨表,中国股市目前规模虽小,但也应该与经济增长走势基本一致。实际情况是,我们的经济增长快,股市下降快,成了“反晴雨表”。

  二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不相适应。去年,各类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上市公司业绩也有所提高,但股市却在下降。

  三是与国家的政策措施不相适应。国家的政策是要增加直接融资的力度,减少间接融资的力度。但这几年股票的融资力度下降,从12%下降到3%左右。

  四是和周边的资本市场不相适应。香港股市有恢复,美国股市出现快速增长。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好,但股市的表现却不行。

  五是跟中国对上市公司的规范不相适应。近年,证监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规范做了很多工作,这理应使股市越来越好,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不可能“推倒重来”

  针对“股市推倒重来”一说,萧灼基表示反对,“这不可能!推倒的损失谁来埋单,又怎么重来?”

  “有人说美国的股市很规范,我说,你可以把美国那套模式移来,但你不可能把美国的社会经济情况移来!”萧灼基感慨。美国GDP人均3万多美元,我们去年才1000多美元;美国资本市场搞了200多年了,中国才十几年;美国市场经济已经比较完善,中国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美国机构投资者占最大比重,都很有实力,而中国还是散户占最大比重,机构投资者才刚刚建立。“条件差别那么大,怎么搬美国的模式?”

  “有一种说法叫‘海龟上岸,土鳖滚蛋’,我就是‘土鳖’的饲养员。”萧灼基直言,国外好多先进的东西确实可以借鉴,但应该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股市综合症”咋治

  怎样治理目前的“股市综合症”?萧灼基提出若干建议。

  重要的一条是更加大胆地让外资进入股市,以外促内。但引进外资规模要适当,监管要严格,降低进入门槛。既要敢于大胆引进,又不能让外资兴风作浪。

  再有,政策的节奏要比较适当。整个股市扩容是必要的,但当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扩容过快就会形成供求比例失调。

  第三,要增加机构投资。

  还有一条,要给股民以信心,维护股民的利益,最根本的就是要让股民赚钱。希望传媒也多做鼓劲的工作。

  非公经济五道坎

  作为2004四川十大财经风云人物颁奖典礼的颁奖嘉宾,萧灼基对来自非公经济的企业家格外关注。给通威集团老总刘汉元颁奖时,他热情地拥抱获奖者,勉励有加。

  利好:可进入的领域更宽了

  虽地处内陆,却富有创造精神。萧灼基对四川在西部率先搞非公有制经济,且一直发展得非常好大加赞赏。他认为,随着各方面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非公经济的发展环境愈加有利。

  “比如,中央已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像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样,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知识、管理、技术、资本都是生产要素,都应该得到报酬。”他说。

  “特别是‘非公36条’的出台,除法律法规限制准入的以外,不仅垄断行业可以进入,而且国防工业都可以进入。”萧灼基认为,在市场准入、进出口贸易、交纳税费、批准土地、投融资等方面对非公经济实行国民待遇,对非公经济发展十分有利。

  障碍:仍有“另眼相看”

  萧灼基对非公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障碍深表担忧。他将之归纳为五道坎———

  理论上,一些人对非公经济还是另眼相看。

  体制上,有很多规定是为公有制经济服务的。比如上市公司,以前明确讲就是为公有制经济服务的,为国企改革服务的。

  法律上,虽然我们宪法规定保护私有财产,但有许多具体法律还没有修订,存在很多歧视非公经济的因素。

  观念上,多年来形成非公经济低人一等的观念。比如银行贷款给公有制企业,亏损了或是携款逃跑了还有话可说,如果是非公有制企业,人家就会怀疑是否与之相勾结。

  操作上,仍存在一些对非公经济的歧视。比如,如果是公有制企业欠非公有制企业的钱,法院判决了很难执行。如果非公有制企业欠公有制企业的钱,执行得就很坚决。

  “这些问题不仅四川有,全国都存在。”萧灼基清醒而乐观:它们将会得到逐步解决。

  文化产业发展惊人

  文化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2003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5.0%,实现增加值占GDP的3.1%。从就业总量而言,这一产业已超过批发和零售业;从经济总量而言,它与房地产业大体相当。四川的文化产业规模居西部首位,这一领域的改革和产业令人关注。

  萧灼基坦陈,自己对文化产业发展没有专门研究。不过他认为,这个产业的发展惊人。

  “我还有一个头衔———国家图书评奖委员会副主任……”萧笑谈,每年我国出版的书籍高达15万种,有些书好得不得了,让人爱不释手。没有足够数量的专家,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就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规模。现在,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文化消费在公众消费中的比重都越来越大,今后文化产业肯定会有很大的发展。

  他同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效益的问题,文化产业还承担着为广大公众提供精神产品、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功能。因此,也不能只用产业指标来衡量。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萧灼基认为,目前,广大公众收入比较低,农村恩格尔系数占40%多,城市稍微低一些,但也有30%多,恩格尔系数大就会抑制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文化产业发展最基本的条件还是经济要发展,人民消费水平要提高。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谭江琦 黄志凌 范英 摄影 本报记者 衡昌辉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萧灼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愚 人 节
整蛊先锋幽你一默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