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眼中两种利率自由度:货币市场VS存贷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8日 01:5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冉学东发自北京 “利率工具在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月25日,在“中国金融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发表的主题演讲时指出。
“以前我们认为汇率、利率等变量在中国没有什么用,现在看来是越来越有用了。”易纲说。 他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波动规律来说明这个观点,他说,数据显示,中国整个经济的波动是随着利率的波动而波动的。 他首先从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定律讲起。“不可能三角”是指在汇率稳定、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变量中,一个国家只能三者取其二。1993年,易纲曾经和另一名经济学家用“等边三角形中任何一点到三个边的垂直距离的和是常数”这一数学原理证明了“不可能三角”定律是成立的。但易纲说,最近几年的学术研究和货币政策操作使他对这个“不可能三角”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他说,货币银行学中有一个定理,即一个央行有多少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有多少个独立的货币政策目标,这其实是一个方程组。比如,内地把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的目标,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则把汇率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中国内地有一定的外汇管制,还管理着存贷款利率,这使内地比其他国家的央行多了一个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说,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同时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存贷款利率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还可以通过货币市场操作,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影响存贷款利率。 “这就出现了一个分叉。”易纲说,比如在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外汇储备一直在增加,释放出大量的基础货币,市场上的流动性极为宽松,面临着通胀的风险。而我们央行则可以在流动性很高的情况之下,仍然可以选择加息,同时运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来抑制通胀。 易纲说,这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具,这样将产生在货币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之间一定的自由度。而其他国家的央行则只能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存贷款利率。 易纲认为,显然中国有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中国最近9年的汇率也是稳定的,但实际上中国的资本自由流动和外汇管制是有限的。 易纲认为,中国的经济随着利率波动而波动。1997年以后,中国的真实利率偏高,企业面临压力,亏损严重,国民收入向居民倾斜。最近几年,真实利率偏低,国民收入向企业倾斜,企业赢利,去年企业利润超过1万亿元。 “用真实利率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他一直认为利率在宏观调控中很重要,并强调利率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都是有效的。 “现在总有一种思潮来试图证明中国对市场变量不起什么作用,虽然我也承认中国的企业对利率的弹性比较小,但是这不能说明利率就根本不起作用。”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