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社会道德的经济学推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苏振华

  市场社会是一种公共社会,须有与公共社会相适应的德性基础。对于这一命题,与其说是一个理论性的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形而下的生活实践问题。比如说,如果把“道德”简单地定义为“诚实守信”,相信每天在市场里交易的生意人对交易对手的不守信用有深切的不满,这种基于生活而产生体验的“真实感”完全无须依赖于理论的论说而存在。

  可是,在这个多元的社会里,没有经过逻辑论证的命题,就无法被确认为是“主体之间”的“共识”。事实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大卫·休谟在他的划时代的巨著《人性论》中,详尽地论证了市民社会里应具有的德行特征,这一洞见在当下语境里具有特别的意义。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分工,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随着分工的深化,每个人只在某一方面、某一环节上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每个人只参与一种产品的生产,个体所需的其他物品必须在市场上与他人进行交换。分工的深化要求交换是大规模进行的,交易对象必定超越一定的狭小区域,因此需要在陌生的人与人之间存有基本的信任关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在《致命的自负》中提出,所谓“资本主义”不过是一种自生自发的扩展的秩序,“秩序”能够扩展、财富能够最大限度地被创造的关键是,分工必须能够超越家庭内部的分工、超越部落之间的分工,最后扩展到国际分工,直到全人类都能纳入到这个分工的秩序内,则所有的资源就都能够在为了人类的福祉这一共同目标之下被动员起来。要实现合作秩序的不断扩展,超个人的规则必须建立起来,据此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循共同的交往伦理。

  传统社会是一种因自然生长在一起而发生的社会,这是自然分工的社会,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区分过的“机械的团结”;而市场社会是社会分工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维系“机械团结”是“爱有差等”的道德准则,维系“有机团结”的是普世性的道德准则。

  为什么人类能够达成共同的目标而结成“有机团结”的社会呢?正如休谟分析过的:在资源相对稀缺的社会里,道德是重要的,这是维持一定社会秩序的必要调节手段。是的,我们面临的世界是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分配资源,否则,人人以邻为壑强取豪夺,社会秩序必定荡然无存,人类就根本不可能繁衍。

  所以,休谟在《人性论》中,厘清了两种不同的道德观:一种是由直接情感、自然善恶所产生的自然德性;一种是由间接情感、社会善恶所产生的社会(政治)德性。

  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道德”与“自利”构成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人性的两个基础。在休谟的理论中可以看到,在现实社会的层面上,“道德”还存在“自然德性”与“社会德性”的两分。休谟提出两种德性观的预设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这一前提与今天经济学的理论预设完全是一致的,作为一门有实际意义的社会科学,经济学预设的问题就是,在资源相对缺乏的社会里,理性人如何行动。据此,休谟构建道德哲学所预设的问题与经济学所面对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休谟有一段论述,“人诞生于家庭,但须结成社会,这是由于环境必需,由于天性所致,也是习惯使然。人类这种生物,在其进一步发展时,又从事于建立政治社团,这是为了实施正义。”

  一方面,源于自然心理上的苦乐感之类的直接情感,催生了自然善恶、自然德性、自然法与自然正义,在休谟看来,这是人性中德性的一种。这种自然的德性只是以满足直接情感的苦乐为道德的原则,涉及的内容非常有限,并不具有任何社会内容。因此,休谟认为更重要的是与“间接情感、社会善恶、基本规则、人为正义”所适应的“社会德性”。正是这种普世的“社会道德”被广为接受,而构成市场秩序得以扩展的必要条件。插图/苏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社会道德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