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巴曙松 > 正文
 

巴曙松:统计指标编制应向全社会开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07:02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蔡一迪 发自上海

  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投资机构和个人,在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走向时,盯住的都是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总贷款、总存款、外汇储备、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指标,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这些指标普遍存在超前性和预警性不足的缺陷。他建议,统计指标的编制应向全社会开放,除了政府有关部门,其他市场主体
也都可以建立面向全社会的超前的统计指标体系。

  巴曙松是在上周六(26日)于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中国经济与衍生商品市场年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认为,现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政府及其他市场主体一直使用的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总贷款、总存款、外汇储备、CPI等指标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参考意义有限。与之相比,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统计数据要丰富得多,预警性也更强。例如国际上对物价指数有详细的分类数据,通过观测某一类物价指数就能够作出前瞻性的趋势性分析;对库存的分析可以区分商业环节和生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还可以再分为原材料和产成品环节,等等。

  统计体系的不完善已给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造成了困难。以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为例,由于国内没有公开数据,大豆需求量、产量和库存等数字(甚至包括中国自己的),必须从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大豆协会获得,结果随着美国农业部数据的“大幅调整”,以此为采购依据的中国的大豆加工企业在去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酿成2004年轰动一时的“大豆危机”事件。

  巴曙松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数据已日益成为市场主体决策所必需的公共信息,但目前中国的统计流程仍不够透明。

  他以CPI为例进行说明,CPI的统计流程是:从日常消费的各种商品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组成一个商品篮子,跟踪检测其价格走势,但这个商品篮子如何构成、怎样调整的、何时调整、调整的依据又是什么,则从未公布过。

  巴曙松因此建议,鉴于统计信息已成为公众的共同财富,统计指标的编制应向全社会开放。除了政府有关部门,“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也可以着手建立自己的领先性指标体系”。

  据了解,美联储指定货币政策,所参考的一些统计数据,如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亦是由非政府机构提供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巴曙松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