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国企改革 > 正文${相关媒体徽标}
 

李开发:国企改革八条建议 加快改革时不我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 18:18 南方周末

  李开发/文

  改革要有规则,改革也要勇于创新。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国企的情况千差万别,一个思路管到底是不现实的。各地区应该在国家的原则框架内,积极探索本地区国企改革的思路。

  20多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走到今天,我们有幸和这一场伟大的改革一路同行。改革带来的巨大成就为世界所公认。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不仅时时刻刻感动着整个中国,改造着整个中国,也警醒着整个中国。

  刚刚到来的2005年,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加入世贸承诺的多数条款开始实施,中国的民族工业要接受跨国公司巨人的挑战,面临生存危机与发展危机;国企改革的最后阵痛艰难煎熬,相当一批国企职工要承受失业与心灵深处的沉重打击,二元经济的转型将有上亿农民需要来到城市谋生,贫富悬殊不断加剧,整个经济体制在全面转轨升级中矛盾加剧,使庞大的弱势群体生存困难,社会在改革带来的利益分化与博弈中寻求突破。因此,这一年将要考验中国的市场经济的成长能力。在这如此严峻的现实面前,作为一个经济学者,面对2005国企改革,有八条建议,以资参考。

  一、深入宣传并正确消化市场经济的理论是改革顺利成功的助推器。

    近几年的改革之所以几经曲折,与我们对市场经济宣传中的不完整、不切题有关。具体表现有五个缺陷:过分强调发展正面效应多,对竞争残酷的一面提得太少;过分强调外资外商外来企业整合,自觉自主改革少;过分强调改革保障,但实际真能操作的保障少;过分强调吃透上头,能深入研究拿出符合下情的改革方案少;过分强调小步快走试验性改革,能拿出周密改革部署的少。因此不断有反复,不断有变化,等待依赖思想、听天由命思想、得过且过状态长期存在,大大延缓了改革进程。

  有史以来的事实证明,没有哪一种体制能比市场经济更能合理配置资源,更能调动每一个劳动者的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创造性精神,更能带来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竞争激烈有残酷的一面,但社会财富的全面涌流才有可能使弱势群体得到更好的受益和扶持,才会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提升。

  市场经济要彻底改变计划经济的陈规陋习,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全面改造企业治理结构,多数人的利益有调整变化,一部分人的利益眼前要受到损失。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需要全体人民来支持,来承受。顺利完成改革大业是全民族的最高利益。众多强势群体如企业家、技术专家与政府官员,要用高度的政治智慧来化解改革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共度改革难产之痛。民众要深明大义,要着眼长远而不要困扰于眼前的得失。只有忍痛割除旧体制的羁绊,才能有凤凰涅槃的新生,中国经济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二、加快改革时不我待,继续延误将损失惨重。

    2005年已经到来,我国加入世贸的四大承诺条款将付之实施,一是平均关税水平要降至10%,二是要取消诸如汽车、汽车配件等400余种产品的进口配额,三是取消对美国等国家的小麦之类农产品和6000多家肉类加工厂的进口限制,四是开放银行、电信、保险、旅游等多种服务的市场。四项内容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巨大。我国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竞争能力低下,大企业大而不强,小企业挣扎求生,再不改革完成转制,无以面对跨国公司巨人的竞争,民族工业面临极其严峻的考验。时至今日,尽管开放度还很有限,我国的汽车、日用化工、胶卷、通信产品、信息电子产品领域,甚至是食品的许多方面,民族工业有的已全线失守,有的溃不成军。如果再迁延时日,将会失去更多的阵地,政府对国家经济的控制能力将明显减弱。

  三、深入研究国企改革的实情,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改革政策。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国家,多少年来,国民收入的二次分配向城市倾斜,向工业倾斜,广大农业公民处于社会最底层,收入微薄且上缴太多。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都是共和国平等的一员。现有上亿农业公民需要到城市找工作。国企工人在转岗就业过程中,不仅面临技术的竞争、行业的竞争,面临着众多乡镇企业的岗位竞争,而且更面临着来自从农村的共和国公民的低工资竞争。政府与社会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限制农业公民进城务工,那么国企下岗转岗职工将要面临更加无情甚至近乎残酷的竞争。各地政策制定者应从国家的高度,设身处地地理解在改革中遭受下岗失业与转岗痛苦的大批弱势群体的艰难处境,努力让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起码保证,就业岗位得到逐步落实。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项政策推行始终面临巨大困难,就需要反思政策本身。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视民为邦本,爱民如父母,调整我们的政策使之更合于操作是改革成功的基本前提。

  四、要以最大的努力落实好国企改革的保障政策,以最大的让步来换取改革的成功,以未来的发展作为改革的最高目标。

    一切困难将在巨大的经济成长中顺利解决。建议国家在制定改革的宏观政策时,立足长痛不如短痛、延迟不如补偿的原则,更大力度地做好国企职工下岗生活有望、转岗积极有序、养老稳妥可靠的各项工作。建议有关方面暂缓各项基建投入,集中经济力量保证国企改革攻关成功。要从国企改革后创利、改革中资产出售、其他国有土地转让及营业税与所得税收中拿出较大的一块,来保障国企困难职工的生活与养老。改革需要登高望远,需要理性思考,一切短视措施,一切门户之见都应坚决放弃。

  五、要深入研究国企改革中的动力来源,完善国企管理者的激励与补偿办法。

    时下的国企改革难以深入,除了外在因素,国企管理者进退两难也是重要原因。改革深处是风险。一方面是收益风险,国企管理者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多数高学历高职称,在岗尚有不菲的收入,管理者转岗也有很大困难。因此存在得过且过想法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彻底改革,深层矛盾将浮出水面,职工与管理者的矛盾、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可能产生,管理者在推进改革进程中不仅面临社会风险,甚至还有人身风险。毕竟有一些人在矛盾激化面前容易失去理智。国企改革者进退受掣,在尖锐矛盾面前裹足不前是重要原因。要推进改革就要拿出相应的办法,解决管理者思想矛盾与动力资源。

  六、要深入研究国企改革中阻力与风险,切实消除弱势群体对改革的恐惧与无奈心理,理解与支持改革。

    国企改革,首先是下岗与失业职工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失望与无所依靠。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改革后对下岗职工疏于关心与照顾,有一些实际措施过时不候。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培训、转岗、保障与补偿的多项措施,但有的是宣传不够,有的缺少实际操作,有的在宣传改革成功者过程中丑化弱势群体,有些地方不完善的改革损害了职工的最基本利益。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纠正与解决。

  七、要进一步规范国企改革,加快改革进程。

    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更多的职工参与改革进程,做到程序公正、改革合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着力研究出台旨在国企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转制的措施与方法。一方面要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一方面要促进改革转制顺利落实。要澄清国企改革中诸多误解,特别是交易中的让步代价与不切实际的国有资产价值。要安排更多的职工代表参与资产审计、价值评估与交易过程。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国企更要考虑方案的积极稳妥。要努力落实职工的相应持股权力。要做好改革过程中应对各种矛盾的措施与预案,做到思考周密、措施全面、保障先行、积极稳妥,防止矛盾激化,实现平稳过渡。

  八、改革要有规则,改革也要勇于创新。

    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国企的情况千差万别,一个思路管到底是不现实的。各地区应该在国家的原则框架内,积极探索本地区国企改革的思路。要允许一厂一策,一地一策,有行业、地区的差别,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解决国企改革转制问题,防止国企改革拖延等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严格报批制度,严肃三堂会审程序,让更多的职工代表参与,让更多的管理部门参与,保证程序公正,保证手续完备,保证真实操作,促进国企改革转制成功。

  (作者为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华商国际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企改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