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夏斌:警惕2005年出现货币松信贷紧的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13:4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穆 凡 北京报道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6000亿美元。尽管经济学家们仍在争论,究竟多高的外汇储备才算触了红线,但勿庸置疑的是,央行正承受着一日大过一日的外汇占款压力。

  一边,央行每天都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进大量的美元,并释放出相应的人民币,干扰了央行原有的投放基础货币的节奏;另一边,商业银行手中的资金显得充裕,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一再走低。

  为了回笼市场上过多的现金,央行不得不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1月上旬,曾在一周内发行高达1000亿元的央行票据。有研究机构统计,央行2005年一季度的到期应兑付票据总量将达到3620亿元。

  发行巨量的央行票据意味着央行将支付巨大的财务成本。因此,在1月14日的银行间市场一级交易商年度会议上,传出“央行可能下一步再次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消息。

  央行2005年的货币政策会否从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开始?面对宽裕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会否出现2003年的信贷增长过度,从而导致新的投资过热?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

  夏表示,2005年央行所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基本取向是稳中偏紧,但是,今年令人担忧的将不是货币供应,而是信贷紧缩。

  《21世纪》:从央行目前承受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过多的压力来看,央行今年的货币政策是否会适度偏紧?

  夏斌:谈到货币政策,“稳健”二字不是经济学中特有的概念,是文件语言。经济学上的“扩张”和“收缩”二词没有贬义。某年的货币政策是紧是松,关键要看具体的数字指标,要与上一年比,与前几年比,是扩张的、收缩的、中性的政策,自然不言自明。

  去年11月间我曾经做出判断,200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预期完成2.2万亿~2.3万亿元,2005年央行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应该在2.3万亿~2.5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4%左右。这一增长速度相对于2002年的16.9%、2003年的21.1%和2004年的14.5%来说,不能说是偏松的货币政策。事后央行公布的信贷计划指标显示,2004年2.26万亿元,2005年为2.5万亿,增长14.1%。

  《21世纪》:这样的安排是因为央行担心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吗?

  夏斌:央行主要有两点担心和一个预期。一是担心M2/GDP(广义货币量/国民生产总值)高比例过高,二是对在建投资规模偏大和投资压力仍然有较大的担心。此外,央行对2005年的物价传递有强烈预期,为了体现其调控的前瞻性,货币政策肯定不会松。

  其实,在去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就已把一系列物价指标都罗列出来,并指出尽管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4.1%,但原材料购进价格已连续两年上涨,工业品价格、房地产价格、平均劳动报酬、企业商品价格都在上升,这一切意味2005年的货币政策绝不会松动。

  《21世纪》:过高的货币供应是否会导致经济的新一轮过热?

  夏斌:鉴于目前汇率制度的安排,央行货币供应的压力确实很大。但在中国目前讲货币政策,区分货币和信贷两个不同的概念至关重要。

  从全国银行资产负债表看来,货币供应是银行的负债,贷款是银行的资产。与实体经济发生关系、与经济冷与热直接相关的指标是贷款。

  2004年底,全国宽口径的货币供应量为25.3万亿,全国银行贷款是18.9万亿,两者相差6.4万亿,这6.4万亿除去国债项目资金外,大部分表现为外汇储备。这部分资金占用应该说与中国的GDP增长、中国的实体经济基本没关系。

  《21世纪》:现在,商业银行手里的现金比较宽裕,会不会出现以前那种贷款过快增长?

  夏斌: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过去我们大多数商业银行不讲稳健经营,盲目扩张,只要有存款就放贷款,资本金不够也照放。但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金融监管明显加强。

  今年银监会已明确要求,2006年底各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距此目标仅剩两年。而目前在全国约130家银行中,达标银行仅22家。粗略统计,全国银行按风险资产规模计,资本金缺口达1万亿元左右,坏账准备金缺口又达1万亿元左右。

  在这样的困境下,今年只要金融监管真正加强,只要商业银行加强自律,稳健经营,再加上全国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断言,年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信贷规模2.5万亿肯定完不成。也许与2004年持平,为2.3万亿元左右,仅增长13%。那么,如果2005年全年PPI(生产价格指数)保守估计,为5%,则实际信贷增长仅8%。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系已十分微妙。可以说,2005年只要金融监管政策真正严厉起来,近两年在资本市场和社会融资格局又没有大的起色的背景下,对信贷规模的调控而言,货币政策的调控只会是徒有形式,因此绝对不要高估货币政策的作用。

  《21世纪》:既然如此,在您看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究竟有多大的意义?

  夏斌:市场上总体流动性偏多确实是个事实,但偏多的流动性能否转化为贷款,目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监管的力度。如果力度确实加强,而且监管目标必须达到,2005年又会出现上世纪90年代末的货币松、信贷紧的现象。

  货币供应松,过多的货币只能流入货币市场。此时如果动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没有什么宏观经济变量上的调控意义,只是财务变量上的调整意义。

  即目前货币市场利率约3%,法定准备金率约为2%。全国扣除流通中现金后,现在存款货币有23万亿元,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再提高一个百分点,只是涉及约23亿元利息收入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不同分配而已。

  在当今中国银行改革艰难时期,央行一直是中国银行改革的积极推动者,面对上述情况,决策者必须更加慎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信贷新闻 全部夏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