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六:联想购IBM PC业务 跨国并购中国来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 18:13 《财经》杂志 | |||||||||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案预示着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浪潮的来临。但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仍将是FDI的净流入国 □ 胡祖六/文 联想出资17.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2004年岁末国际金融市场一件备受
在中国这个全球第六大经济体中,真正具有全球业务网络与知名度的企业寥若晨星。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还不是全球性的企业,他们无论在规模、品牌、市值还是研发、管理、盈利上,都还难以与美欧日韩的世界级企业相比。 国际金融市场把中国视为全球生产与供应链上的最低端,国际机构投资者的一个最大的困惑与无奈,就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故事虽然诱人,在微观层面却找不到几家可值得长线投资的世界级企业。 联想无疑是中国本土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但还不是一个全球性的企业,不是一块全球性的品牌。全面收购IBM的PC 业务,是联想的战略举措。毕竟,IBM的品牌形象代表着电脑行业的顶峰,其ThinkPad手提电脑系列备受推崇,被誉为设计最佳的笔记型电脑(笔者就是ThinkPad的一名长期的忠实的顾客;不用说,此文就是用ThinkPad写成的)。 这次收购行动使联想一举跃升为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世界PC产业三巨头之一。借助IBM的一流PC研发能力、无与伦比的品牌与全球销售网络,联想不但更有实力在中国本土市场防守,而且可在国际市场主动出击,可守可攻,于兵于商,皆高招也。 走这步高棋并不是没有风险。联想面临的最大考验,是能否成功地整合管理一个从IBM接收过来的庞大国际业务网络与国际员工队伍,充分发挥其互补优势。这也是资本市场最大的担心之处。但是,如果联想按兵不动,让这次难得的收购机会从指缝间溜走,对未来的发展或许有重大负面影响。 正是联想这次收购行动展现的周密策划、胆识与想像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来了!联想之后,将是哪家中国企业做另一大手笔的跨境收购呢? 中国的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刺激了对原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对铁矿石、有色金属、木材等原材料的需求有增无减。为了保障上游资源的长期供应,中国基础工业企业有必要在全球做一些战略性收购;对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等中国大型企业,跨境收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应当是董事会和管理层战略决策的重心之一。 在制造业,中国企业总体而言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也有明显的母国市场优势。在多数情形下,应依靠在本土市场有机成长,而不应贸然到海外扩张。但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为了得到先进技术专利,或为了加速树立品牌,为了建立全球销售网络,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可以考虑有选择性的跨境收购,或在单项或多个业务领域,在本土市场或海外市场建立互补互利的合资合作与战略联盟。TCL—汤姆逊、华为—3COM、东风—日产汽车、奔驰—北京福田汽车等跨境案例,皆属此类模式。 在服务业,中国整体上相对滞后。尽管中国本土的服务业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服务业对品牌、声誉、专业知识与能力等无形资产有更高的要求,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尚无实力到海外扩张。如同制造业的早期一样,服务业更可能出现的形态是中外合资企业,以跨境合资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境内开展业务。 毫无疑问,中国企业境外收购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自身的管理能力。而缺少高流动性的国际收购货币,也大大地增加了跨境收购的成本。这一障碍因素对于尚未上市或只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尤其重要。 中国政府虽然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在外汇与资本管制方面也有重大放松,在募集外汇资金上比过去容易得多,但毕竟人民币还是不完全可兑换货币;加之汇率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也增加了企业走出去的成本。2003年,中国到海外直接投资区区29亿美元,远低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580亿美元)。相比之下,当年美国企业到海外直接投资达1737 亿美元,日本企业为373 亿美元。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案,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张创立了一个崭新模式,树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也预示着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浪潮的来临。但是,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仍将是FDI的净流入国。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