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私塾与全国读经:那些争议中的前行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22:0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贾玉宝 长沙、岳阳报道 冷雨飘零,薄雾漫天,一椽矮屋,几点篝火,81岁的朱执中老先生身着蓝色中山装,向记者娓娓讲述其兴办私塾的历史。
村后山坡上,已静卧起一座为朱先生提前修造的坟茔,墓志铭上镌有“频设绛帐,桃李满园”等语,以高度概括他的一生。在执教40多年后,朱执中的五峰私塾于2003年底闭馆。 不过,一个月后,上海教师张志勇来此续教,转成立五峰新私塾。 与朱、张的乡村私塾教育呼应的是,目前,在城市学校里,也较广泛开展了少儿读经活动,受教儿童以千万计。对此问题的讨论,近年在社会上广泛热烈展开,而今年的网上“蒋庆读经大讨论”则将此推向顶峰。 无论是乡村私塾,还是城市读经,都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承继问题。争论也许永无定论,而风雨书声,还将依旧。 远去的平江私塾 从长沙驱车3小时到平江县,沿着唯一的山间公路,再驱车1小时可到南江镇,而五角村则是南江镇辖下的一个自然村落。 五峰山环抱,千余户人家散布山下坳间。地虽偏远,但算不上贫瘠。得于采伐山上条石矿,当地村民也多盖起了两层小楼。虽然这里也走出过大学生(朱执中子女即是大学毕业),但总体来看,当地农家子弟升学率并不高。 南江镇高中升学率约25%,大学考取率约10%。小学和初中教育人数大体匹配,但全县每年约1万余初中生进不了高中。别无他途,大多农家子弟选择外出打工,另有部分在家协助劳务。 无疑,这为朱执中的五峰私塾留下了空间。前来读私塾的有学前儿童,也有未考取的初、高中生。 朱执中老先生称,“学习传统文化,学生能竭其力,致其事,言而有信,和睦四乡。”朱以严教著称,强调唱读和背诵,有的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 “新书可以搞事,老书晓得做人。农民做人更重要。”该村一钟姓村民的朴实话语在当地具有代表性。 “此外,学好了,也是一门手艺。”此话所指另有背景,即当地民风淳朴,崇尚礼节,一时有“读了增广会说话,看了幼学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每逢红白喜事,多邀请传统文化人士主持典礼。记者采访当天,南江镇某家就邀请朱执中前去主持丧事。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杨东平教授认为,“在一些山区,传统文化是活的东西。私塾的存在正可以满足乡村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实际需求。” 因此,朱的私塾除主要设置《三字经》、《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离骚》等经典课程外,还设有适应当地实际需求的书法、联对、礼仪等课程。 朱称,从《三字经》到《离骚》,学完要8年时间,但大多学生学两年,通晓一些古书即可,学得好的也可搞礼仪应酬。南江书法写得好的,多出朱的门下。 湖南大学书院研究专家邓洪波教授称,私塾是乡村书院的一种,在偏远山区有一定市场,他的家乡岳阳县杨林乡此前也有私塾,在上世纪末,其村里还有人专门到平江去教。 朱称,当时,平江乡村多私塾,仅南江镇就有3所,但老先生们都过世了,私塾也少了。 就是朱老先生这仅有的一所现在也闭馆了。2003年12月底,在教完最后一堂课之后,朱执中宣布封馆弃教。“主要是年事高了,教不动了。”至此,乡村私塾终成绝响。 朱执中7岁发蒙,19岁执教,弟子数百,当地尊呼“先生”。回顾执教一生,朱微笑不语。不远处的山坡上,朱执中的墓穴已营造有年(该村沿袭土葬,多生前造墓,现有较大墓地多座),由友人书写的墓志铭以“频设绛帐,桃李满园”等语高度概括他兴办私塾的一生。 张志勇的新私塾探索 在朱执中闭馆一个月后,五峰私塾再续香脉。 张志勇的家乡福建建阳市,是朱熹童年生活和后来讲学的地方。现存有朱子墓等历史古迹,而原讲学的考亭书院则被大水淹没,不复存在。 张称,家乡传统文化氛围较浓重,自己也喜欢传统文化,但考亭的淹没让他受到震动(张在上海创业期间搞的科教软件开发工作室即名为考亭),而当看到平江私塾闭馆的消息,让他产生一种责任感,要尽量将它保存下来。 2004年1月24日,39岁的张志勇赶至平江,在朱先生等人的协助下,创建了五峰新私塾。其馆址由朱先生晚辈朱日华提供。 张的教学内容与朱执中略有不同的是,他除了沿袭传统蒙学教育外,并加入了当代教育内容,如电脑、英语等。换言之,他试图以此途径尝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故而馆名又称“青少年农民素质提高班”。 采访当日,张志勇刚从长沙为学生买书回来。张称,少儿教材的选取十分重要,他目前所用的教材之一——《少年儿童自然百科全书》(吉林科技出版社2003年版)即系由其孩子选购。“以彩绘为主,附以文字,很受孩子喜欢。” “而在教学特点上,古文教育恰有语言教学优势。古文句式短小,对偶押韵,上口悦耳,便于记诵,而通过记诵,将文章深刻大脑中,这恰如为电脑系统安排了硬盘,将来随时可以使用。” “但仅此不行,还要增加新的内容。至于整体教育模式,我也正在探索。”张称,可欣慰的是,目前农村幼儿教育实践几乎为零。 “现在我的工作是先形成试点,探讨模式,渐成规模,争取市场化运作,成功后,将有更多的人士来开发,到时,农村教育就大有希望。”张志勇呼吁,目前私塾教育有其合理性(尤其在农村,可直接进行个体教学),但还存在合法性问题,教育部门应给私塾一张通行证,让更多真正有志于教学的人去探索新的教学形式。 目前,张志勇正在规划新馆。新馆原是五角村的一个仓库(较新,建成后一直废置),为上下两层楼房,下五上九共计14间房,约500平米,前有1亩果园,周围风景宜人。 张志勇称,现在已经作了规划,即将下五间按金、木、水、火、土五行设置,如金、木间为金质、木质各式玩具,水间为水馆,火间为化学实验室,土间为种植实验,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上八间则按礼、乐、书、数以及理、化、天文地理、植物动物等设置,相应配置礼仪、音乐、读经、书法、电脑、数学等课程。旁边配有食堂,果园则建成射箭场。 湖南某大学一位教授也在做和张志勇一样的工作。该教授称,“我以前做过多次师资培训,发现幼儿老师的素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师范院校的教育研究,目前搞实证研究的少,搞理论研究的多。后来自己才搞私塾教育尝试,以图摸索经验。不过,个人教几个学生是没问题的,而走上规模却难有呼应。” 该教授主张,语文教育非比自然科学教育,可以由浅入深,它类同艺术教育,最好要像学书法一样,直接临摹最好的作品,而将西方科学教育方法和中国传统文史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教育途径。 城市少儿“读经”工程 与平江乡村私塾遥相呼应的是,目前在不少城市小学,正兴起“读经”热。 少年读经运动由台湾新儒家牟宗三的弟子王财贵先生于1993年发起,大约有400万儿童参加。牟宗三在读经上的著名观点是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 大陆则是在1995年由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夏衍等9先生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以提案的形式倡导(提案:《建议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后由团中央、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而民间方面,有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于1999年开始系统推广诵读教育,加之各城市各类型的读经班,受教育儿童当以千万计。 “学古文实际上是养气的过程,胸有底气,文章自华,这宜在幼时打下根基。”北师大教育学院徐勇教授于上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研究蒙学。他称,此外,小学是教之以事(行为规范),大学是教之以理,而教以事则通过蒙书学习展开。 风潮之下,传统蒙书自然备受市场青睐。由岳麓书社喻岳衡先生主编的《传统蒙学丛书》10种数年间已发行400多万册。 “大家关注私塾和读经现象,实际上是当代语文教育存在缺失。”当代语文教育是应试教育,教学上搞得支离破碎,缺失很大,喻岳衡大有“误尽苍生是语文”之惑。 “意识形态问题在语文教材的选取中也比较严重。”徐勇称,传统文化是每个人身上的血和肉,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得了的,应多选传统文化经典篇目。 有幸看到的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已有所改革。如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占到课文总量的40%。此前小学语文旧教材只有古诗40首,没有一篇古文,而新教材里古诗文达到160首(篇)。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对课程实施三级管理,其中之一就是开设本校课程,这也为部分学校开设国学课程提供了空间。如济南大明路小学就将读经列为本校课程。其中,一、二年以诵读为主,中、高年级还有悟读和思辩。 读经大讨论 读经讨论更在学界和社会上广泛展开,这以学者蒋庆选编并于2004年出版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读本》为导火索。 蒋庆先后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和深圳行政学院,2001年提前退休的他来到王阳明悟道的贵州龙场,买地兴建了阳明精舍,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选编读经教材。2004年,《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读本》12卷本编完并正式出版,其中收录从《诗经》、《孝经》到王阳明《传习录》,共19部合15万字的儒家经典。 蒋庆在该读本《后记》中称,“近世以降,斯文见黩;经书之厄,甚于秦火。”中国文化的现状是“礼崩乐坏,学绝道丧”,因此,必须进行蒙学教育。 蒋庆这一声并不是孤独的呐喊,前已有进行了几年的读经活动,但后来的大讨论恐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2004年7月,专栏作家薛涌在报章发表《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一文,反对现代儿童读经,并指蒋庆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认为如此种思潮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将有“回到蒙昧之虞”。一时间,发文响应者如云,批评者很多,支持者也甚众,讨论战线也从报章转到网络。 支持者普遍认为,中华经典文化是民族智慧、心灵的庞大载体,但在自五四以来的百年间却已丢弃,必须重视,尤要从少儿读经开始。而反对者则或主张传统文化应继续西化,或主张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过时,有违儿童天性,不应倡导读经。 2004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年度文化高峰论坛上,由许嘉璐、杨振宁、季羡林、任继愈和王蒙发起,众多学者签名发表了《甲申文化宣言》。宣言表达了重新评估和重建文化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的主张。 “对读经进行过多的论辩,胶着于义理、概念,陈义极高,立论极深,却显示出与社会现实的反差与疏离。”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杨东平教授称,宣言对问题有所提及,但远未解决。 “实际上,读经一直在当代教育体制外运转,而所诉求的,也只是占据学校教育的一席之地而已(不仅在中、小学,也在大学)目前,对儒家等传统文化介绍,更多只是历史课的一个知识点。弘扬传统文化,应抱有更民主、开放和宽松的心态,儒家文化教育应进入学校教育主渠道,成为核心课程,以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更有学者称,在中小学生道德失范的困境中,儒家手段以诵读国学经典著作方式走到前台,不失为一剂良方。不要过多讨论,既然儿童有兴趣,愿意学,应先做着看。2004年,香港孔教学院编撰出版的《小学儒学德育课程》已经开始投入香港各小学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