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第七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新浪财经作全程现场直播。以下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其文教授主题发言实录。
主持人:下面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其文教授给大家做主题发言。
王其文:农业的会场他们探讨科技特派员制度,解决三农问题,不能简单用苦干,也不能简单用提供救济款去解决三农问题,要提高科技含量,吴教授是北大的教授,他是借调出去的,他说现在从数量经济到一种质量经济,原来数量经济,粮食生产多了,现在靠这个不行了,农业经济要到质量经济,没有科技含量不行,而且科技特派员制度下去要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不仅仅是扶贫款的问题。我们这类谈的可能不是一些大型的企业,可能是比较小的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上午马部长说得很好,我这儿有几个观点,第一个就是专利战,专利战很严峻,我这两天查找了,一直到2004年11月底, 国内申请中国的专利,外国申请中国的专利数字总数很多,120多万,中国的企业也很多,90%多,但是90%多都集中在外形和新型,在发明专利方面,国外是占7%点多,而且从85年统计的数字以来越来越多,国外的公司由越来越多的趋势,而且发明了专利是真有钱的,咱们的产品真的要成了规模了,有盈利的时候他就要收钱了。到中国来申请,中国申请国外的专利更可怜,2003年一共1200多件,是美国的3%,今天上午说了。日本的百分之7%点几,和大公司比,比索尼还少,索尼在美国申请的就比中国在整个国际上申请得还多。最近有一个中国信息化杂志,中国企业遭到专利的棒吓,受到了围困堵截。所以要想到专利战很严峻的,这次没请到咱们华为的老总,但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华为是在中国申请专利,按企业可以和外国公司大概平起平坐,排在五六名的企业,而且中国的企业,华为是第一名的话,第二名离华为比较远,实实在在的申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开发自己的产品,这是第一个专利战。
第二个创新,多种形式的创新,刚才就说到了多种形式的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各种各样的创新都很重要,也很难说哪一个创新很重要,人了病了,肚子疼了,是先治哪儿呢,要摸脉才知道,不能说谁最重要,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什么人最缺,这个人最缺什么元素,先补这个元素,什么最缺,中国在硬创新上还是缺,所谓硬创新,就是这个产品出去加上了一个标号,“中国制造”那个签没有了,用户能够检测出来,能够感受到的东西是在产品中。技术、质量能感受到,别人做不出来,你做出来了。说别人一天能做出来,我做十天能做出来,然后到市场上别人看不出来是一天做出来的还是十天做出来,所以我觉得在硬的创新上要下工夫。技术的创新是承载着你的含量。管理的东西是在节省成本等等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你很喜笑颜开的工作,还是很不情愿的公开,也都看不出来是鞭子抽着的工作,还是人本管理制造的产品,所以在国际上竞争,我们在比较低端的产品要上升到高端的产品,必须重视硬的技术创新。前天参加了清华的一个博士生答辩,他是研究知识管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小企业创新的路径。一个是平着走的,再往上走,一个先往上走,然后再比较平静的走,是菱形路线。先平着走,就是先集成制造,加工,挣钱,然后到一定的时候往上走,科技创新,另外一种科技创新,到一定的时候再扩大规模,但你一想这个菱形路线,就可以想出来了。当时参加答辩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两条路径的阻力是不一样的,第一条路径,加工、制造,咱们成本比较低,赚钱再往这儿走。第一条路线的阻力,在于随着我们人均收入提高,路上会卡,会有坡,原来你给他八百块钱工资他愿意干,现在他不愿意干了,现在除了吃饭,住房,不挣钱了,就是这个成本的坡度增加。
说技术创新多好,占领技术高端,占领技术高端的阻力不是这么回事,不是说坡增加了,这个技术如果不买人家的专利,技术就好象有好多宝藏,先去的人收到了,后来就找不到了,或者在路上,走过的路都挖过一条沟,这个沟跳过去不是一个坡加加劲拉上去了,凡是人家发明的东西,马力要够,谁也不允许够,后面的人很难找到这个路径了,创造发明哪有那么容易,很难找到路径了。所以这条路也不太容易走,但并不是什么都不走。比如华为他们就走,所以我觉得要硬的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有难度的,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很重要,管理创新还有一个优点,不要专利。管理创新是我们充分的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他们栽着跟头,我们记住了,我们再改。多少块钱一本专利的书,几十块钱买一本就行了,从优秀到卓越,执行力,然后企业制造,第五项修炼。我觉得管理学经验要特别提倡,知识专利要充分利用,同时利用我们知识专利最后推动技术创新。
第三个就是一千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算法4900多美元,平均人均收入可能也得三四千美元,这个阶段,我们的心态要改变了,我们的心态要做什么改变呢?我们一个拿出钱来做科研,做研发。比如今天上午的企业家谈得很好,这个时候不是说人要吃饱肚子,穿好衣服的阶段了,应该能够拿出钱来做研发的时候,这个时候舍不得,后劲更不足了。所以按照三四千美元比较合适的估计的话,不要认为我们永远很求,我们的科技投入要增加,今年的财政收入比去年增加五千亿人民币,年初的时候在人大财政部提的是要增加两千亿,现在是要超出三千亿,这三千亿投到什么地方,我们觉得科技、教育、研发要使劲,要提高我们研发的能力,这是一个心态要改变了。
第四个,人才,因为这个东西不是急出来的,谁不想创新呢,刻意的创新还有问题呢,创新也有风险,能预估的风险也要考虑,是要容忍失败,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的创新也有问题,财力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刻意的不行。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创新,学习创新能学的先学,能借鉴的借鉴,能改就改,这个创新不是一厢情愿的蛮干,所以创新的能力提高是一个过程,中国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这么高,不是一下子跳上去的。其中要培养人,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包括教育的改革,硬试教育,大家原来选拔性的上学,形成了硬试教育的观念到现在基本比较普及的大众化的教育,大家还保持那种心态,他就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些事情,中国就是变化快,这点是无疑的,绝对是变化快的。快的话,就把好多东西挤到一块儿了,农业社会,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好多都挤到一块了。挤到一块了,一代人很难跟上改变,所以我们就要适应这个改变,应该也是不容易的事,要出人才。
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非常感谢国家985的工程,给北大很大的支持,99年到2000年3年18亿,中间空了两年,今年启动了,四年22亿,因为除了这个钱,其他的就是一两亿基本上很难支持大学的运作了。但是你想1999年的时候启动的时候,国家的财政收入不到一万亿,现在今年到两万六千亿,财政收入是2.6倍了。所以科技的投入真是很需要。如果一家人三个儿子吃不了饭还念什么书,如果念书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去念书,不要在地上刨粮食吃了。现在我们国家要在研发、科教方面加大投入。
主持人:谢谢王教授的精彩发言,到现在为止我们八位主讲嘉宾的主题报告到现在结束了。通过听了这八位演讲嘉宾的精彩的论述,我相信我们对于创新创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下面我们本分论坛的第二个环节就是热点问题的讨论,我们的热点问题来源于刚才的主讲报告,我想热点问题的定位希望能够从下面的听众当中给推荐一个。
|